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主页 - 古代字帖集

古代字帖集

  • 20

    2023.11

    篆书白氏草堂记六屏

    篆书白氏草堂记六屏邓石如篆、隶、楷、行、草书无所不工,但以篆书最为人称道。《白氏草堂记》是其篆书的代表作 此书作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所书即嘉庆九年甲子(1804),是其谢世前一年写成的,《白氏草堂记》之书风既盎然着浓浓的古气,又洋溢起阵阵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功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工稳,体势森严刚毅.....

    标签: 六屏

  • 20

    2023.11

    三君帖

    三君帖 手札 册 纸 行书 31.5 x 38.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林逋喜欢作诗,也善写行书。在这件信札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结体昂挺,笔画线条细瘦,所以许多人形容他的字“有骨少肉”。而这件书法的字距、行距宽绰,字与字间多细笔游丝,起笔、收笔处多露尖削,转折方硬等,因此他的字往往给人“清劲”的.....

    标签: 三君

  • 20

    2023.11
  • 20

    2023.11
  • 20

    2023.11

    西苑诗

    草书西苑诗附原书说明:王宠的书法有晋人恬淡之趣,初学虞世南,得其疏雅,运笔涵蕴,不露锋芒。再学王献之而能以拙取巧,自成新意。观其行草及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王宠的书法在当时及后世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三吴楷书跋》称其正书:“始学虞世南、智永,行书法大令王献之,晚节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

    标签:

  • 20

    2023.11
  • 20

    2023.11

    辟雍碑

    中国西晋皇室在都城洛阳的辟雍立的碑石 。1931年出土。辟雍为古代太学。晋武帝于咸宁四年(278)至太学立此碑。碑用整块石料刻成,插在覆斗形碑座上,通高3.22米。正面刻碑文1500字,记晋武帝设立学官,兴办太学,亲临辟雍视察讲演,以及皇太子再次来此之事。背面刻学官博士、礼生弟子400余人的姓名和籍贯。碑刻反映出当时.....

    标签: 辟雍碑

  • 19

    2023.11

    虹县帖

    蔡襄《虹县帖》尺牍 1051年 纸本 行楷书 31.3 x 4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襄启:近曾明仲及陈襄处奉手教两通,伏审动静安康,门中各佳,喜慰喜慰!至虹县,以汴流斗涸,遂寓居。馀四十日,今已作陆计,至宿州,然道途劳顿,不可胜言。尚为说者云:渠水当有涯,计亦不出一二日。或有水,即假轻舟径来;即无水,便就驿道.....

    标签:

  • 19

    2023.11

    双松图歌卷

    [释文]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张即之(1186-1266),字温夫,号樗寮,南宋和州(今属安徽)人。官至司农寺丞.授直秘阁。以擅书名世,书宗唐人,结体严谨,笔法险劲,对当时书坛影响很大,北方亦多仿效其体者。《双松图歌卷》钤“.....

    标签:

  • 19

    2023.11

    云麾将军碑

    《云麾将军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李思训碑》,碑文记载李思训系出唐代宗室,并及一生功名仕宦重要事,李邕撰文书碑。立於唐代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653-718)墓道,在今陕西蒲城桥陵。碑建於何年迄未获得定论,然可知在唐玄宗开元八年(720)以後。《金石.....

    标签: 云麾将军碑

  • 19

    2023.11

    白石君碑

    ...

    标签: 白石君

  • 19

    2023.11

    何尊

    何尊铭文拓片这是西周成王时期宗族中的一位姓何的所作的青铜器,是西周初期的一件珍贵艺术品,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的青铜器。1965 年于陕 西省 宝鸡 县贾村 塬出土。高 38.8 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 。造型浑厚.....

    标签: 何尊

  • 19

    2023.11

    三吴帖

    米芾《三吴帖》,行书。纸本。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纵30.6厘米,横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黻谨以鄙诗送 提举通直使江西。 襄阳米黻上。 三吴有丈夫。气欲吞 海水。开口论世事。借 箸对天子。瑞节高如松。—岁 几繁使。秋水浮湘月。 罇酒屡觏止。言别不可 攀。寥虚看云驶。.....

    标签: 三吴帖

  • 19

    2023.11

    好大王碑

    全称《高丽好大王碑》,又称《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清光绪年间(1880年前后)出土。据考为东晋义熙十年(414)刻,隶书。纵612厘米,横185厘米,44行,行41字。在吉林省集安县。为六米多高的巨碑。此碑乃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碑文叙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谈德的战功。此碑书法似隶似楷,有秦.....

    标签: 好大王碑

  • 19

    2023.11

    不空和尚碑

    《不空和尚碑》正书碑刻。全称《唐太兴善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唐严郢撰,徐浩书。唐建中二年建于长安。《 金石萃编 》载:碑高八尺三寸五分,广四尺一寸八分,字共二十四行,满行四十八字。徐写此碑时已七十九岁,结法老劲,圆熟端庄,少清逸之气。《唐书本传》云:“始浩父嶠之善书,以法授浩,益.....

    标签: 和尚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