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乡试中败北,却因书法名流千古。幼年的文徵明,身体孱弱,略显迟钝,“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在父亲文林的安排下,文徵明师从吴宽学习古文。吴宽是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会试、廷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作为同科进士的父亲文林,让文徵明拜吴宽为师,是希望他能够在科场上有所作为。然而,文徵明前后参加不下十次科举考试,竟然全部失败了。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年出生的好朋友唐寅在科场上的胜利。唐寅16岁时即以童子试第一名考中秀才,29岁高中乡试第一名解元。而文徵明却至53岁时,依然在乡试中败北。
可以想见,科举失利,严重打击了文徵明的自信心,也使他很早就明白苦学补拙的道理。当唐伯虎和祝枝山、张灵等一帮哥们在苏州城里寻欢作乐时,文徵明却在家中读书习字。正是这种坚忍苦行的力量,最终铸造出文徵明在有明一代绝无仅有的,德、艺、寿三馨的人生。
当然,最重要的是,文徵明有一个爱他、知他的父亲。当别人以为他弱智时,父亲不以为然,“儿幸晚成,无害也。”当同伴唐寅,乡试高中解元,自己却再次败北时,父亲写信安慰他:
“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它日远到,非所及也。”
一切竟被文林不幸言中,在接下来的北京会试中,唐寅牵涉科场弊案,黯然返乡,命运从此跌入谷底。而文徵明虽然科举不第,经过刻苦努力,却成为吴门画派的主将和旗手。所以,文林说“吾儿它日远到,非所及也。”真成谶语。
当然,作为父亲的文林,一生中最重要的正确举措之一,是带他拜苏州画坛领袖沈周为师。于是,文徵明在26岁时,成为沈周的学生。
一个天赋平平的孩子,通过后天的勤学苦修,终于成长为伟大的艺术家。然而除了文徵明身上不管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养成的强大的意志力外,他还有一个世事洞明、知人善解的父亲。所以故事足以励志,但奇迹却很难再现。
2024-02-27 10:24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他在乡试中败北 却因书法名流千古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5421.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