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起源于我国五代时期。但在周代就有了在门两边悬挂驱鬼桃符的习俗。桃符为桃木制作,上面写有“神荼”“郁垒”等字。五代时期后蜀国主孟昶,让人将桃木上的“神荼”“郁垒”改成了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他绝对想不到竟然为国人创立了新的习俗:春联。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不久后的宋代将桃符逐步改为红纸,于是便有了“春联”的称呼。明、清之际,文人对对子,百姓贴春联,皆盛行于世。
古人的书法之美,从来都不脱离实际生活。现今传世的古人优秀书法碑帖,绝大多数是为了实用性书写,纯粹为了炫耀书法的很少。
反观当代书家的书法,艺术美与实用价值严重割裂。毛笔字不在用于日常书写是不争的事实,但书法还不至于完全脱离实用价值。
比如同样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日本人将书法称之为“书道”。很多日本街巷的商店,你会发现牌匾上的汉字大部分是毛笔书写,注意不是打印的,是手工书写的。
各种字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日本人认为,越好的店铺、商标中越要有精美的书法。其实日本都是跟我们学的,只是他们一直在守护和传承。而中国很多商铺的牌匾和商标都用印刷体。
现在过春节,大多数人家都是购买印刷的春联。一些书法家或者书法爱好者可能会写一些春联,但数量都不是很多,够自己家用即可。现状就是:一方面是社会的书法热,另一方面是书法远离日常生活。
说到底,走不进现实生活的书法是没有生命力的。而其中一个能发挥实用价值的途径就是写春联。当代社会过春节全部是印刷品春联大行其道,这实在令中国书法家们汗颜。
有朋友会问,印刷的春联不是也很漂亮吗?当然,一幅印刷春联的字词可能好过很多书家撰写的春联。但如此比较没有意义。
一张印刷春联可能一个模板就印制成千上万份。而手工书写,一千份就要由一百个人书写。前者铸就了单一刻板、千篇一律,后者成就的是包罗万象的生态美。而前者又几乎毁掉了这种生态。
开展手写春联的活动,将考验和提升中国书法家们的文化修养,让当代书法艺术与实用价值相结合;让书法艺术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当然了,一些书法名家好像并不喜欢如此贴近生活的书写方式,他们会认为作对子、写春联过于接地气,与高大上的书法艺术渐行渐远,无法体现“艺术价值”。
其实好的春联并没有那么简单,一幅有个性、鲜活的春联,不仅要文白交融,适度用典,撰文人与书写者都要具备很高的文学素养,不屑于写春联的书家,或许是他真得没有那个水平!
2024-02-29 19:46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印刷的春联千篇一律 手写的春联才有灵魂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5486.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