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反惯性书写”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5-03-18阅读数:22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陈振濂

        原籍浙江鄞县,1956年出生于上海。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艺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级专家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顾问、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创作、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享誉当代,40年来出版学术专着80余种,内容涉及古典诗歌、中国画、书法、篆刻等方面,并旁涉日本书法、绘画。

      提示语

        在初级临摹学习与中级有能力自由书写时期,需要大力培养“技法惯性”,不然就没有资格成为书法家。

        在高级的艺术创作行为、顶级的创造力、创新力阶段,已经有了长期养成而且固化的旧的“技法惯性”且导致因袭懒惰,于是需要“反惯性书写”,不然无法成为开宗立派并代表一个书法时代的艺术大家。

 

        陈振濂 行书手札《汉字为饰》

        一

        “反惯性书写”理念的提出,是我在这几十年里提出的“思想引领”诸观念中属于最引人注目也最难为书法爱好者理解的一个新观念。我们每天勤学苦练写书法,不就是为了要养成良好的笔法习惯即“惯性”吗?为什么反而要多此一举地“反”它?

        2009年,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意义追寻”大展之前,它曾经作为一种前导性理论准备内容而被公布,随即引起广泛的讨论。处于比较高阶的国展入展获奖精英层面,对此曾有过开始的疑惑、密集的口耳相传并以为是先进性、前瞻性的新观念;也有部分业余书法作者在讨论后因为不解要领而坠入茫然。尤其是在中低阶的学习书法者群体中和稍有学写毛笔字经验或有一定积累的爱好者中,因关注点在于正在为尚无法掌握基础技法而苦恼,故而这部分人会有明显不理解且进而不以为然甚至坚决抵触的态度,拒绝和误解者亦众。

        一个专业概念与思想命题的提出,一定是有具体的针对面。世上没有童叟男女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看到一些初学水平或虽在书法圈存身有年但习惯于顽固坚持“写毛笔字”式的年长者,在振振有词地批评“反惯性书写”,未免会哑然失笑——他们的论调是:学习书法,字法、笔法、章法,本来就苦于因养不成好的用笔习惯,由此导致水平提不高而望洋兴叹;现在,竟有陈振濂教授如此“多事”,逆袭式地提出“反惯性书写”,这不是故弄玄虚又是什么?甚至在当时的舆论场上,还多有偏激的各种排斥情绪。愤愤之意,溢于言表。

2025-03-18 17:10

标签:
溯古通今书法作品展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楷书颜真卿告身帖跋 纸本(图文)
« 上一篇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原色 墨迹本
下一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