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的境界 万物齐一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2阅读数:181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万物齐一”是一种感受,即当你学问通达,感知相融,才知道,所有万物,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源头不断衍生的。这是一种整体全息的感知,并非分散个体的某种联通。只要你有艺术体验,即能从内在明白这个道理。如若无感,则理解其实无从谈起。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无感而看有感之书,只能降解为概念的记诵推衍,其实已经差之千里。而很多研究,多是看多方他人的注解,来猜那个本意是什么,这都是做外家功夫,没有体验则很难深入其中,只能做文字功夫。

      比如庄子提出的“三籁”的说法。我们现在听到一个优美自然的音乐,常常会赞其为“天籁之音”,而“天籁”的概念即来自《庄子 齐物论》,除了天籁,还有地籁,人籁。

      《齐物论》中说:“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籁”其实是指排箫,这里是以乐器作为比喻,说的是人的意识层级不同,对世界的理解不同的问题。

      地籁,是风吹过地上的自然孔窍而产生的声音。这也是埙一类乐器最早模拟的具体情境。古人观察到这一特别的现象,进而会将其提炼成为乐器,用提炼后的乐器吹奏,则是人籟。

      二者的区别是,一个是自然中的两个因素相应而产生,即风和地上的空窍相合。另一个是用人的呼吸代替风,用取自自然的素材做成的乐器吹奏,是人为的一种升华。这里是以排箫为例,即是以竹做排箫。

      地籁和人籟,是取法自然而人提炼文化器物的过程。在中国书法的书体中,地籁则如同甲骨金文,是将自然之象记录,并未有太多人的思维成分。而人籟则如同隶书、楷书、行书,是人提炼后的一种应用,是用了人的思维对原有进行了改造。从书法的艺术性来说,这也是两种境界

      地籁是初始的模仿临习,而人籟则如同自我意识的贯入。故而地籁与人籁也是一种艺术认知的两种状态,即由学他人的“无我”到自我意识的“有我”层面。

      关于庄子的“三籁”说,成玄英注释中说:“地籁则窍穴之徒,人籁则箫管之类,并皆眼见,此则可知。惟天籁深玄,卒难顿悟。”其实,地籁表达的是人所看到的一种“没有规律的现象”,这是一种表面,要知道人的感知是一种以自我感知能力为中心的,故而地籁的象即是一种未察觉规律的现象。

      而人籁则是人用人的另一种技术模拟了这一现象,即发明乐器。其实乐器就是对之前所观察之象的一种模拟。而“天籁 ”则是一种更深的境界了,故而成玄英认为其“深玄难悟”。如果说地籁和人籟是可以通过现象总结分析而理解的话,那么天籁的理解却的确需要一种体验了。

      没有体验则无法感知到,只能归到所谓“境界”的名相中,其实境界是要“入境”才能体会,不能只做名相归纳就放过了。文中对“天籁”的描述是“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这个意思是人籁虽然有自我意识,却是一种刻意,且表达是有限的,故而无法“吹万不同”。而地籁的确可以“吹万不同”,却是无意识的,不能自已。

      所谓天籁,则是有规律支配的自然。地籁是人没有察觉规律的自然,二者之区分是因人的感知规律的有无而产生的。因为自然就在那里。如郭象注:“夫天籁者,岂复别有一物哉?”“物各自生而无所出焉,此天道也。”

      人所察觉的万物现象背后本有一个规律,故而“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所有现象都是规律使然因条件具足而产生的,而人是以自我感知为中心去判断的,并会赋予自己的情感表述。比如“阴风怒号”。故而人所听到风的怒吼声只是对风声的表述,除了风,还有谁呢?

      憨山大师曾说:“齐物论之下手工夫直捷示人处,只在‘自取、怒者其谁’一语。此便是禅门参究工夫,必如此看破,方得此老之真实学问处。殆不可以文字解之,则全不得其指归矣。”

      故而,天籁则是一种有规律支配的自然,是人的一种对终极规律的认知境界。人籁是人自我的一种认识,地籁是对现象的认识,天籁则是对道或客观规律的认识。

      在书法中,称之为天籁的,则是大草书。草书也如韵律表达的规律一样,既不是刻意为之的控制,也不是无所规律的乱写。写草书其实是获得一种自如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在某种规律下的自然发动,故而大草书的作者也并不会十分明确下一笔是什么。

      书法的最高境界也如同天籁一般,其实三籁说的是证道的过程。由地籁的现象观察,到人籁的自我总结,到天籁的本体认知。自然规律显化为现象本来并没有分别,是人的认知能力不同才有不同层面的认识和表达。

      《齐物论》中记载子綦说:“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丧我”并非迷失丢失自己,而是去掉了自我的一种执着。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书法的境界,则是“观、记、忘”三层。

      从最开始的观察现象,到对现象的模拟,再到印证最后的规律。前两者都是以“我”出发看问题,到最后的“忘”才到了去掉这个执着的观察点,从更全息的角度去印证规律。也就是书法所说的“心手两忘”。这时候人成为了一个载体,非我写字,而是某种规律通过我而表达出来。

      故而,地籁是最粗浅的一种现象观察,是感官整理,如同取象而做象形字,也如书法初学临帖;人籁是将观察细化而模拟,是去粗取精,如同为便捷而有不同书体,也如书法有了自我表达意识;天籁是转换了观察点,进入与自然和道的同频,如同大草书,不写而写,不是人的书法表达,而是书写规律的表达。

      天籁的境界中,人是一个过滤网,自然和道穿越我们而表达为德。这才是古人所说“自然”的境界的本意。人成为了自然,并不是那个执着不动的观测点。

      这个“天籁”的境界,也如同奥修所说:你可以在各处找到主观的艺术,如绘画、诗、音乐等,它由情绪而出,自头脑而生; 但是客观的艺术则是来自于心的空性,你成为一把笛子;一枝中空的竹子,于是,宇宙透过你歌唱。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2 11:48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好看的古风书法壁纸 拿走不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