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的真正的美学所在 妙在得势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3阅读数:108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艺术并非是僵硬的动作,背后是具有动态的生命力的“势”,这个势,更多的体现在连续的技术之中,因为势体现了时间性,具体来说,也就体现了节奏感韵律感和时机。“势”是时间性在空间性上的展开。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书法的真正美学所在,并非是空间上的布局得当,更关键的是动态“势”中的平衡性合理性。王羲之在他的《笔势论》中说: “穷研篆籀 ,功省而易成 ,纂集精专 。形彰而势显 ”、“视形象体 ,变貌犹同 ,逐势瞻颜 , 高低有趣”.

      就书画来说,古人的审美,不仅是对空间占据的“形”的欣赏,还有是对时间痕迹感知的“势”的观赏。技术和招数是“势”和“形”的基础上的衍生,并不是根本。技法要在“知势”的前提下学习,没有感知势的能力,是无法理解其衍生出的技法的,强行理解也是错解。

      真正的武术,都是在讲“破势”而不是讲“破招“,因为招是衍生,势才是根本。故而明代军事家武术家俞大猷在《剑经》总论中说:“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势任君斗 ​​​​”。

      “力前”和“力后”产生的刚柔都是过程中的描述,而非结果之后而产生。要注意“力后”并非“力止”,武术中结果之后的判断都是无用的,即所有的判断和决策都是“势”的范畴,而静待时机是“知势”的关键,说明“势”还包含时机和节奏。

      由此,我们可得知,“永字八法”说的并不是笔画的形状,而是笔势,为什么点不说是点,而说是“侧”?因为侧是其取势的状态,所以“横”称之为“勒”,“撇”称之为“掠”,“短撇”称之为“啄”,古人讲的都是势,而今人多理解为形,以为是笔画名称。

      所以,卫夫人的“笔阵图”我们就好理解了:“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这些都是在描述笔画形之后的“势”。

      故而古人评价艺术或者某种智慧的状态,很少有逻辑语言,而多是用比拟的方式,因为势是一种感知,而不是数据,艺术所产生的势和背后的意,理性语言是无法完全还原的。《书评》评价卫夫人的书法,称之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审美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感知势的所在,而这部分和技术的学习是要相辅相成的。学习书法,书法欣赏和技法学习是要并行的,而绝对不是用自己的势去描经典碑帖的形,结果就是外在是古人的皮毛,而内在还是原来的自己,并没有改变。所以就会总觉得“形似”而不“神似”。

      只学了模仿形的能力,却对势毫无体认,自然不可知经典之“神”,又何来“神似”?

      “势”是技艺的关键枢纽,是整个环节中重要的转化环节。不得势,则一切无成。“势”前引“力”和“形”,后衍“劲”和“意”。一门技艺,完整的过程包含的是“力,形,势,劲,意”五个部分和境界。

      力

      是本来身具的能力,早期学习,要理顺这个能力。书法上如同执笔,武术上如同伸展四肢躯干,箫乐上如同能奏响乐器。

      形

      是力构成的协调造型,是对力的高级认识。如同书法的汉字结体,武术上则是桩功套路的体认,箫乐上是能运用呼吸和指法演奏曲目的基本旋律。

      势

      是形在动态中的力量趋向和节奏。如同书法的用笔之势,章法之势,武术上则是行拳技击的时机,箫乐上是指乐曲的拍子,呼吸与手指的协调。

      劲

      是力的高级回归性的认识,是速度,角度,力度的动态平衡表达。书法中是用笔和结体中细微的轻重缓急的变化,武术上是触觉瞬间变化的感知,箫乐上则是表达细微情感的气息和运指的技术。

      意

      是在前面的“实”的部分都完善后进入到“虚”的层面,意识和情感涌动为先,自主的带动劲,产生势,作用为形,调动为力。这个部分里,书法,武术,箫乐都是一样的。观拳法不能只从形上观,那都是外行。也不能直接从意上观,缺乏基础的“意”太虚渺。

      由此可见,一门技艺从静态认知到动态的认知,核心转化的枢纽关键,就是对“势”的认知,这需要有体认能力和还原能力。懂势,则可懂劲,进而可通其意。力是形的基础,劲是意的基础,而势是由形得意的关键所在。

      而这个过程具体的操作,往往是力和形的一种适当的夸张和过度的训练,古人做这种过度训练,目的是为了通过力和形去体会势和劲意。

      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他的《答熙载九问》说:

      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极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予所以谓临摹古帖,笔画地步必比帖肥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者也。

      形上的“肥长过半”,目的就是“尽其势而传其意”,这是为防止形解的局限而做的一种认知上的突破。关于“过度训练”的话题,具体可参看闲谈书法与武术的“过度训练”一文。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3 17:37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浅论中国古代书法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书法艺..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