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美,在这一阶段,是一种整齐符号之美。这时候的美学是收敛的,凡是能符合实用的顺畅识读,就是美的。这时候的美,是规矩方圆,是进退有度。山就是山,海就是海,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尊重一切的规定,认识工具向前人所定的规矩学习。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这时候,学书法和学汉字的概念是重复的,只是工具略有不同,学习书法要掌握毛笔的技巧。毛笔雅称颇多,有叫管城子、又称毛锥子,中书君。有趣的是,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学术著作即叫做《管锥篇》,连同作者姓名和书名都用了毛笔的雅称。
毛笔象征着文化与学识,是读书人的精魂。所以,放弃文人身份而从军,称之为“投笔从戎”;放弃入仕之路,称之为“抛却毛锥子”。认识毛笔,是打开了一个朝向古代智慧的大门,懂得用笔的规矩,复观前人笔墨,似乎就能略有共鸣,即可感受行笔规律,汲取营养。
而对于前人笔墨中的气势力度,这个阶段却难以感受。如同习拳,开始是拳架规矩,马步有力,却不求动态;也如练箫,起始是气息均长,声音稳定,手指协调,却不急于行曲入韵。基础阶段,是技术和审美的积淀,由时间去浇灌,用方法去指引,渐渐的便能找到自己所能抒发之处。
美的感受,其实是生理心理共同作用的,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身体状态,对美的感受都会不同,气血方刚的年轻人,会更喜欢充满力量和速度的美感,喜欢极富变化的尝试,不仅仅满足于对规则的恪守。这时候,好的字是有力量,有风骨,有动势,有变化之细微。
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18岁已经授秘书省校字郎,并出任广东浛洸(今英德)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局长。
《(道光)广东通志》卷二百四十《宦迹录》:“米芾为浛洸尉,居职二年”。
这时候他留下的书法《三吴书帖》,描绘了他年轻时的从政时光,这时候的米芾,英气勃勃,他的这篇书法灵气生动,不落俗套,而帖中内容更体现了年少米芾的豪气:“ 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
美的感受,也反应了人不同的心理需求。不同人面对美,有的需要共鸣,有的需要抒发,有的需要激励。所以面对艺术,人是需要找到自己的印证,属于自己的共鸣,书法其实记录了古代文人的不同的生活面相。
美是一种共鸣,只要频率相配,情景遇合,美就出现。任何技艺,目的只有一个,即真实的表达自己(与己合),并能与别人产生共鸣(与他人合),相合则产生美,美的核心意义,是相合后的共鸣。
这一阶段的美的认识,是在规矩之上的自我展现,有技术上的纯粹锤炼,有力量和速度的追求,如同年轻人的运动,只求酣畅淋漓,哪顾疲劳;只求情绪的抒发,何来定静。这时候技术的彰显,真切的表现这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这时候的美,是个性的,是不执着于规矩的,是一种对自我的重新发现,艺术是自我旺盛生命力的宣泄,这时候的审美,只喜欢看有个性的,摒弃绝对平衡的规矩恪守。书法与汉字书写的含义已然完全不同。
这时候的美,是技术的,对技术追求炉火纯青,渴望运用艺术的技术,更有力的真诚的表达自己。这时候对艺术的
书法之美,笔法体现的是细致精微之美的控制。笔法的变化,并非大动作,而是极其细微的神经控制,它甚至不能靠大脑直接输出动作指令,只能想象某种意境和调用某种情绪,用这种间接的方式让大脑输出细微的指令,产生精微的外在变化,这就是艺术体现情绪之处。
这一阶段的技术追求,既是力量的,也是速度的,既是追求气势的,也是追求细微的。但是,却不是追求节制的。生命总有不同阶段的风景,书法则是这一风景的优雅记录。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3 17:48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书法之美 一种整齐符号之美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4700.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