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魏碑与八极拳 豪健雄强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3阅读数:230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魏碑本是非常实用的文字形态,真正的魏碑美学的提出是在清代。清代“馆阁体“盛行,而朴拙的魏碑则带来的美学的新鲜气息,因此而被重新发现,形成“碑学“ 与“帖学“相对。这种朴拙雄美的美学概念,给予清代书坛以创新的源泉。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八极拳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拳术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拳”等。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

      起名的根据是汉朝刘安《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八极拳的动作风格和展现形态都与魏碑书法,尤其造像记的风格十分贴切。造像记是佛像造像旁边的刻字记录,风格棱角分明,斩钉截铁,尤以《龙门二十品》最为典型。

      《龙门二十品》造像记,更多体现了刻工以刀为笔,凿石而成字的特点,有一种说法是,造像记的刻工并未完全按照毛笔预先在石碑上的书丹而刻,而是有了自己的意识,那种纯为铁刃大刀阔斧、不加修饰地凿出的风格,少有毛笔的痕迹,更加凸显了力量感。

      这种力量是迸发的,四射的。尤其像八极拳“崩撼突击”的风格。造像记斩截利落的粗犷线条,含有了一种霸道的剽悍之气,阳刚之美,给清代书坛带来了新的风气。而八极拳也在清代武林大放异彩。

      八极拳大开大合,阳刚直接,而其价值观也有“开门”之精神,博大宽容,肯于接纳不同拳种的优点。比如八极拳就融合了长拳和劈挂拳的特点。而造像记也体现了不拘泥于某种书写风格,凸显力量的雄浑和迸射之感。

      八极拳风格刚劲,朴实无华,发力刚猛,崩撼突击,连珠炮发。体现了一种战场上一往无前的霸道气势。也体现了一种忠肝义胆的豪放情怀。八极拳在技击上讲究“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而进,接连迸发。

      而观造像记,可以感觉出在凿刻过程中的力度和硬猛的刻法,刀法直接而果断,石屑因此而迸射,形成方角,更显得棱角分明,直截了当。造像记书法因此而更有战场的气势,锐不可当。用毛笔书写,则需要写出这种硬度和力度。

      毛笔本为柔瀚,人体也本质是柔软,故而毛笔写出造像记风格就与人体发出八极之力在过程上更加类似。八极需要把筋骨整合,以震足之力让力量迸射而出,如同八极拳的代表动作“撑膀”和“两仪顶”,都是借地而起力。

      北魏造像记的厚重饱满,锋芒毕露,雄峻非凡,其为刀刻,若以毛笔书之,则要使出很多气力发在纸上,浓墨方笔,体现出力道,转折有力果断,又要有速度,力度始终嵌入纸张,让其饱满,是要借桌子和纸的摩擦力产生力度,进而写出这种充满力量的气质。

      八极拳的奥义为“舍身无我,刚猛爆烈,以身作盾,临危当先。”,这是一种勇猛无畏具有果敢精神的拳术,而八极也同时擅长“缠”的技法,刚并不能折,柔能让刚更加充满力量,一如最有力量的毛笔笔画一定是柔软的笔毫而写出。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可以说,这“十美”用在八极拳的风格和内涵上,也是十分贴切的。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3 17:57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好看的古风书法壁纸 拿走不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