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习楷书,从魏碑开始好,还是从唐楷开始好?这个问题的主观性还是比较强的。书法属于视觉艺术,每个人的欣赏水平、欣赏角度不同,偏好自然也就不同。以下就是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魏碑
魏碑的出现,其实具有一种时代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大一统之后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历史的动荡,社会的变迁,民族的融合,等等一系列的变故,对当时的人们,尤其是文人士族阶层,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这一影响既包含思想方面,又包含于审美方面。
当时很大一部分文人,开始了思想上的初级解放,字型呆板、僵化的汉隶,开始难以被时人接受,于是,一波文字变迁就这样开始了。
他们将原本的汉隶字体进行了新一轮的改变、简化,减少笔画波折,化圆为方,最初的“楷体”就这样出现了。
当然,由于处于初变时期,文字的书写并没有普遍的约定规范,所以自曹魏至隋唐,三四百年间,南北朝各地出现了大量风格不同、书写各异的早期楷体。
而这类楷书流传至今,所存最多、保存较为完好的,就是北魏时期的石刻书体。
基于这一原因,后人将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石刻楷书统称为“魏碑”。
“魏碑体”的出现,标志着传统汉隶的衰落。
从历史背景下来看,纷争乱世,王权体系的衰落期,往往是文化思想的上升期。
这一时期,书法的生命力格外活跃,再加上钟繇、卫觊、二王这些当世名家的不断涌现,创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书法大发展时代。
所以说,结合时代特点来分析,魏碑的风格,自然是独具个性,且超乎法度,凝重多变,这是时代赋予人的一种性格,又由人赋予到了书法文字上。
2、唐楷
结合魏碑的出现背景来分析,唐楷的出现,同样有着时代因素。
大唐王朝上接隋朝,南北融合,经济繁盛,风气开放,国家统一,君明臣贤。
博大丰伟的唐文华,加上太宗皇帝酷爱书法,使得当时名家辈出,书法艺术再度达到一个高峰。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而来的书风,到了这一时期,才真正合南北于一体,集为大成。
初唐四大家,虞、欧、褚、薛,便是楷书成熟的代表人物。
所谓唐楷对人的束缚,大概就在于,唐楷处于“成熟期”,并非“创造期”。
成熟期等于已有法度,且“山顶”较高,常人难以逾越,所以只能模仿,难以突破。
而创造期属于百废待兴,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是法度,所以就显得“活泼”一些。
从历史背景这个角度来看,自魏晋南北朝的“百家争鸣”,到唐王朝的“独尊楷术”,这正是文字、书法发展破古从新的一个过程。
所以,我们学习唐楷,等于直接从高峰开始入手,想要再次突破不可谓不难,于是才有了被“束缚”的感觉。
从这一点来看,唐楷可学,魏碑同样可学,孰好孰坏并无分别。前者是一道门,后者是一条路,直接进门还是从头上路,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二、魏碑与唐楷,哪个更适合初学者?
1、魏碑的特点
魏碑的特点与其发展的轨迹有关,时间段不同,魏碑的风格特点也发生了变化。
初期为半隶半楷,字体方正,古拙森严,如《广武将军碑》;
随后发展各异,有方整严峻,峭拔俊丽的《龙门十二品》
有结体灵动,点画劲秀的元氏家族墓志;
有笔画劲健洒脱,气韵生动自然的《石门铭》
也有浑穆宏达,气度雍容的《论经书诗》《东堪石室铭》。
最后,当然还有被康有为推崇备至的《张猛龙碑》,骨力瘦硬,又含平和劲秀之气,已然开了唐楷之先声。
总而言之,魏碑书体的特点,就在于一个“新”字,每一种特点,都足以让人领会一种笔意,一类写法,这便是魏碑的出彩之处。
2、唐楷的特点
与魏碑的“寻法”、“无法”相比,唐楷最大的特点,就是讲求“法度”。
这里的法言之有二:
第一是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的法度,规范;
第二则是审美之法,也就是审美的标准、审美的模式。
这种“尚法”的特性,使得唐楷建立起了自身严格的审美标准以及艺术规范,一跃成为影响后世的真正意义上的“楷书”。
3、初学者适合学哪个?
对于初学者而言,建议,还是以唐楷作为临习目标比较好一些。
原因也是因为法度。
相比于魏碑的“灵活多变”,唐楷的的风格特色较为鲜明,且有法可循。临习一段时间之后,可尝试从形似转为意似,用笔转为运笔。
而魏碑则略有不同,一上手就临习魏碑,并非不可以,但要有功夫。这里的功夫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超出常人的刻苦练习,另一个则是个人悟性,或是名家指点。
楷书并非入门所必须,这一点毋庸置疑。二王、钟繇这些名家,学习书法时,尚无现在意义上的楷书,也并没有耽误他们成名成家。
但这些人都有个特点,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特点,人家都有名师指点,而且勤奋至极,再加上个人天分以及领悟力,这几个因素结合在一起,苦练数十年才成为一代大家。
而如今的我们,能达到以上条件者,可谓少之又少。
所以,我们不如直接先跳过魏碑,从唐人趋于成熟的书体上入手,先得其法,随后再循序渐进,这样或许会更合理一些。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1 12:39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临习楷书 魏碑与唐楷哪个好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4540.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