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南宫体是怎么来 南宫体是谁创作的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7阅读数:174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在电脑上发现一套字体叫“汉仪南宫体”。其中,“汉仪”是公司名,那“南宫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说到“南宫”,熟悉书法的人可能会立马想起米南宫,也就是米芾。因为米芾曾做过“礼部员外郎”、“书画学博士”,而这类官员又被称作“南宫舍人”,所以后世管他叫“米南宫”。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不过,米南宫和南宫体没什么关系。

      因为米芾以行书见长,而且他的楷书也明显不是这个风格。

      其实,南宫体的南宫来自《重修南宫县学记》,这是晚清书法家张裕钊的作品。

      说张裕钊,大家可能不熟,但他的老师,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曾国藩。

      当然,曾国藩主要不是教他书法,而是教他文章。

      恰好,《重修南宫县学记》不仅是张裕钊书丹,也是他撰文,就让我们看一看他的文章到底如何。

      南宫,今天是县级市,在河北省境内;县学,就是供生员读书的学校。

      《重修南宫县学记》相当于是地方高中翻新重建,然后约张裕钊写了篇文章。

      这种文章,首先要交代一下背景:

      南宫县学,自明成化十七年移建今邑治,其后历弘治迄国朝嘉庆中重修者十有二。

      今又近百年,稍稍圯坏。摄县事李君与邑人复谋葺而新之,期年而工竣。

      我们学校的历史可悠久了,打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就搬到这了,从弘治十六年(1503年)到嘉庆十五年(1810年),有过十二次重修。

      最近,这学校又有些老旧了,所以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县领导李傅棣带领乡亲们翻新重建,用了一整年,终于完工。

      交代完背景,就该上高度了,张裕钊把炮火对准了科举制度:

      惟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然今之学者则学为科举之文而已。

      自明太祖以制艺取士,历数百年而其弊已极。

      想要天下大治就要有人才,想要有人才就得有学校,可今天的学校教育只不过是教人应付科举。

      从明太祖开始,朝廷定下八股取士的制度,这套制度已经用了几百年了,弊病到了极点。

      张裕钊吐槽八股取士选拔出来的人,肚里往往没货:

      经史百家,自古著录者芒不知为何书;

      历代帝王、卿相、名贤、大儒至不能举其人;

      国家典礼、赋役、兵制、刑法问之百而不能对一;

      诸行省郡县疆域不辨为何方;

      四裔朝贡会盟之国不知其何名。

      聊起天来,能慷慨陈词的就只有那些迂腐的仁义道德:

      卑陋苟且成於俗,而庸鄙著於其心,其人能瞋目攘臂而道者,则所谓仁义道德,腐熟无可比似之言而已矣。

      有破还得有立,张裕钊说想要改变这个风气就得从知识分子做起,知识分子得先立志做表率:

      士莫先于尚志,而风俗之移易,莫大乎君子之以身为天下倡。

      只要大家互相鼓励,一个人可以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可以影响一个国家:

      同明相照,同类相求,水流湿,火就燥,志气所动,人蹶而兴。

      由一人达之一邑,一邑达之天下,风会之变、人才之奋,未可以意量也。

      讲完这些高大上的,最后还得回到眼前这所南宫县学:

      今南宫近在畿甸,沐泽游原,且又南宫子所生之邦也,流风遗烈宜有未泯者,有能闻斯言而皇然兴起者乎?

      现在,南宫县离北京这么近,又是周朝贤臣南宫适的出生地(其实是封地),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有没有听到这番话想要发奋的?

2024-01-27 14:20

标签: 创作 怎么 南宫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好看的古风书法壁纸 拿走不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