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学习书法 应通过外在系统的训练获得内在改变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2阅读数:147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书法学习,要了解体悟书法审美的最关键分野,雅和俗。中国文化中的琴棋书画,是古代士大夫所传承的文化,也可以称之为文人文化,书法是他们内在气质的外化。我们学习书法,应该想办法让我们通过外在系统训练获得内在情趣和思维感知的改变。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变成一个儒雅的,有学识的,有精神境界追求的人,由此,才可以说是学书法。对现代人来说,书法已经没有实用价值,其未来的真正价值,应该是一个改变内在的修炼过程。以书入道,在平常中见究竟,是书法学习的真正目的。

      形与意

      “形”是外观之呈现,“意”是内在是只体现。形是固定的,而意是流动的,自然的。学艺术其实是要“得意”,但是“意”却不能直接获得,只能通过“形”的锻炼,去不断的由外及内,抽丝剥茧。中国武术中有形意拳,这个名字起的非常好。炼形而得意,方能有门而入,也能化用无迹。

      但是,学习的时候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执着于形,或者忘记了“意”的目的。庄子曾经指出“得鱼忘筌”的说法,荃即鱼篓子,他的意思是说,鱼篓子的作用就是为了得鱼,如果得鱼了,鱼篓子本身就没有作用了。所以,如果我们学习书法执着于形的模拟,忘记了意,就如同一个人不断的编鱼篓子,却忘记了要捕鱼。

      意的参悟,需要多角度进行,除了形的修炼,还有法的体悟。故而,明白形与意的关系的同时,也要明白“意与法”的关系。

      意与法

      中国古代书论家“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之说,“尚法”与“尚意”,是中国书法经常讨论的话题。法就是技法方法,而意则是一种艺术感知。笔者一直认为,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是后人的一种现象总结,并非当时的人就如此的“对号入座”。

      说唐人重视法度,是因为唐人留下了很多讲授方法的论著。比如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八诀》,唐太宗的《笔法诀》,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张怀瓘的《用笔十法》和《玉堂禁经》,以及《永字八法》《五字执笔法》等。

      但是,仔细看看这些书论就明白,其实他们讲的很多也是艺术的感受,只不过是借着技术讲感知而已。而且这里有个真正的原因,是唐代人继承了魏晋的笔法,而宋代人则断绝了笔法,只能在其他地方去参悟背后的艺术感知,故而给后人以“宋人尚意”的印象。

      比如苏轼就说:“自颜、柳氏后,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故而我们可以得知,宋人因为没有继承笔法而更有艺术自由的感悟,唐人因为法意相成,才有更全面精准的书法体认。宋四家中,苏轼对书法的艺术感觉是佼佼者。

      苏轼在《次韵子由论书》中自白:“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在《评草书》中说:“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苏轼之所以谦虚,是因为他了解笔法断绝的情况,而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文采风流,博古通今,内在系统优胜,写字怎么会差呢?

      冯班在《钝吟书要》中概括的很好:“晋人循理而法生,唐人用法而意出,宋人用意而古法具在。知此方可看帖。”这里说的很全面,意和法其实不会真正的割裂,有法无意,便不是艺,有意无法,只是空谈。

      雅与俗

      所有艺术最终的修养,就是去俗得雅。学习书法,如果得一身俗气,便是白学了。书法和写字不同,写字往往是为了实际书写大方的大众审美需要。而在艺术领域中的书法,则不能太工,也不能乱来,要获得中道的火候,有高尚的志趣。

      学习书法也是一个不断脱俗变雅的过程,这需要我们读帖多去体会古人的精神境界。

      在上古时代,雅俗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审美的分野,而是一种伦理道德的判断。《孙绰子》云:“或问雅俗,曰:泾渭分流,《雅》《郑》异调。”“雅郑”即雅乐和郑声。儒家以郑声为淫邪之音,因以“雅郑”指正声和淫邪之音。引申为正与邪、高雅与低劣。

      而雅俗有时候也是相对的概念,并非对内容绝对的苛求,如张旭的《肚痛帖》写的是最俗的事情,但是却是满纸云烟,高妙的大草让人忘记了内容。如此高雅的艺术表达,内容是什么已经不重要的。

      中古时代,虽然雅俗已经是艺术判断,但是俗依然是文人艺术家挥之不去的梦魇。宋代黄庭坚对“俗”的审美态度深恶痛绝,对自己身上的“俗”也毫不留情地予以自我揭短。他说:“少时喜作草,初不师古人,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方事急时,便以意成,久之,或不自识也,此来更自知所作韵俗。”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2 16:58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浅论中国古代书法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书法艺..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