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有了基础以后,就应当把眼光放在书法的韵致之上,而不应该再去追求点画是否精致,字形是否肖像,章法是否巧妙了,因这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学者了,所以要把追求书法的境界问题放在一个核心位置上,只有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奠定好的基础。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早在北宋时期,书法家们对书韵的论述就逐渐多了起来,他们认为,书法中的书间韵是作品最为可贵的部分,黄庭坚直截了当地说:“若论工不论韵,则王著优于季海,季海不下子敬;若论韵胜,则右军大令之门,谁不服膺?”苏东坡、米芾等人也对书法的韵致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从此北宋尚意书法便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书法史上的里程碑。
关于书法韵致的问题,不仅是北宋书法给后世所带来的影响,其实早在魏晋时期,从王羲之遗留下来的只言片语中就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也是很注重书意的,例如王羲之曾说的“点画之间皆有意”、“顷得书,一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等等。
从学习书法的过程来看,人们在学习初期,都是要从临摹前人经典作品开始,而临摹中,点画、字形甚至是章法都是必临之路,人们追求点画、字形的肖像与否,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然而,在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如果还在追求这些,那就是大可不必的了,因为字形写得再像,也只能是重复前人的一种劳动而已。
第一,书法要自成一家。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曾说,学习古人书法,最终要达到自成一家的要求。米芾对此也说:“古人书各个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书法、临摹古人作品以后,要终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这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如果一味地追求与古人作品字形、风格相似,最终是成不了气候的。当年苏东坡在点评一个人临摹王羲之《兰亭序》作品的时候就说,这个人“终不高耳”,后来,这个人真的在书法史上是没有地位的。
第二,用读书、阅历、涵养来提升书法作品的内在气质。
苏东坡作为北宋大文豪,他遗留下来的《寒食帖》成为天下第三行书,为什么他会有如此成就?除了他本身对书法的热爱和研究外,就是他的文学涵养和个人见识、经历。他的文学水平自不用说,就见识来说,据说苏东坡非常喜欢交友,他认为,自己一个人不可能遍历世界,但通过交友,听朋友讲一些故事,也是会一样增加一个人的眼界,开阔视野的。
书法与人的学养、阅历等有何关系?这是书法修养中的一个软实力。举个例子,当一个人开心时,他所写的字就很舒展,相反,愤怒时写的字就会险绝。如果人的见识多了,在书法中就会增加宽广而博大的气象,如此等等,这些包括人的情绪等都是会随着书写的进行而表现出了一定的韵致关系,并且,这些书写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的、自觉的行为习惯。
第三,用整体感来实现书法的韵致关系。
书法作品是一个整体性的表现形式,因此,它在韵致的表现上,应当是要把形式感和整体感放在前面。“意在笔先”不只是写字时考虑字形和章法的安排,更是要考虑想要表现什么形式的问题。另外,当代书法作品为了让形式感更加生动,也使用了墨法来参与,以此达到浓、淡、干、湿、枯的问题,这也是古人所提倡的主要方法。墨法的参与,使得作品就有了远近和层次感,从而提升了作品的韵致。
2024-03-13 10:44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书法最注重什么 如何才能在书法中体现出书意和韵致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5771.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