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主页 - 历代书法作品

历代书法作品

  • 29

    2023.01

    蔡昂跋赵令穰《湖庄清夏图卷》高清图

    蔡昂跋赵令穰《湖庄清夏图卷》,行草书,纵19.1cm。波士顿美术馆藏。...

    标签: 蔡昂 高清 赵令穰 湖庄清夏图

  • 29

    2023.01

    文嘉 惠山图

    惠山图 明文嘉上海博物馆 纸本 长卷 水墨 23.8x101厘米此卷为文嘉作于嘉靖四年乙酉(1525),作者时年24岁。图纪嘉靖三年甲申秋八月与数位朋友同游无锡惠山,于二泉之下煮茶试茗,联句吟诗的情景。其用笔虽略显稚嫩,然颇有清趣,卷后附当日各人联句长诗,字法纯熟,可谓字胜于画。此后又有数十年间文嘉屡次.....

    标签: 文嘉 惠山

  • 29

    2023.01

    蒋山卿跋虞世南《摹兰亭序》

    蒋山卿跋虞世南《摹兰亭序》,纵24.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款署“吴人蒋山卿”,钤“蒋氏子云”印。...

    标签: 蒋山卿 虞世南 摹兰亭序

  • 29

    2023.01

    文彭 题《富春山居图》内容高清图

    文彭 题《富春山居图》,纸本,行书,纵3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彭 题《富春山居图》内容:右大痴长卷,昔在石田先生处,既失去,乃想象为之,逐还旧观,为吾苏节推樊公得之,是成化丁未岁也。至弘治改元,节推公复得此本,诚可谓之合璧矣。今又为吾思重所得,岂石田所谓择其人而授之者耶。思重来南京,出二卷相示,为题.....

    标签: 内容 文彭 高清

  • 29

    2023.01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是北魏石刻代表作之一,刻于北魏正光五年(公元五二四年),近代出土于河南洛阳邙山,现藏于洛阳古代艺术馆。此铭石高31厘米,宽47.5厘米,厚5.5厘米,27行,行17字。字迹不大,而结体紧凑,似倚实正,潇洒遒劲,拙中藏巧。《汝南王修治古塔铭》铭文侍中太尉公汝南王修治古塔,时年卅一造。/夫非善莫能.....

    标签:

  • 29

    2023.01

    鞠彦云墓志铭文

    鞠彦云墓志,写于北魏正光4年(523)11月2日,出土于山东省黄县。鞠彦云墓志,北魏正书石刻。14行,行13字。北魏·正光四年(523)十一月刻。在山东黄县。清光绪初年,山东黄县农民掘井获得,后移置县学。志盖刻“黄县都乡石羊里鞠彦云墓志”十二字,使用方笔,颇为规整。正文却写得极为朴茂古雅。宋明帝刘彧泰始三年(467.....

    标签: 铭文

  • 28

    2023.01

    鲁孝王刻石图片和拓片

    《鲁孝王刻石》 是刊刻于西汉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的一方石刻,又称“五凤刻石”“鲁孝王泮池刻石”等,无撰书者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曲阜市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五凤刻石》长约73厘米,左高38厘米,右高40厘米,厚43厘米,刻字处宽25厘米,高24.5厘米,凿成龛形,左侧作方坎,刻“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

    标签: 图片 拓片 鲁孝王刻石

  • 28

    2023.01

    张即之《敛襟谈老氏诗》释文

    张即之《敛襟谈老氏诗》,纸本,大字楷书。张即之书法定型较早,尽管其字有大小,体有楷行之别,然间架结构和书法风格仍属一致,愈到老就愈成熟。从《敛襟谈老氏诗》的笔法和结字看。确信为其晚年所书,挥洒自由,无意求工,无一懈笔,在他的传世墨迹中算是少见的杰出之作了,充分反映了张即之书法艺术的造诣和成就。张即之.....

    标签: 张即之 释文 敛襟谈老氏诗

  • 28

    2023.01

    谭延闿 行书七言联

    行书七言联 近现代 谭延闿 台北故宫博物院...

    标签: 行书 行书七言联 言联 谭延闿

  • 28

    2023.01

    东汉景君碑

    《景君碑》是刊刻于东汉时期的一方碑刻,全称“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又称“北海相景君碑”和“景君铭”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济宁博物馆。《景君碑》高288厘米,宽105.6厘米,圭首,有12厘米直径的碑穿,额篆“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2行12字,字径6厘米。碑阳17行,满行33字,字径3厘米.....

    标签: 东汉 景君碑

  • 28

    2023.01

    赵孟頫 万寿曲卷全卷

    万寿曲卷全卷 元 赵孟頫27.5*144cm,故宫博物院藏。此卷作于皇庆三年,在元仁宗在位期间皇帝皇后万寿时,丞相进酒叙祝颂词,言天下承平,祈皇帝洪福,寿与天齐。全卷结构精谨,字势挺拔刚健,笔法精美而变化多端,为赵氏晚年的书法风貎。尾署款‘臣孟頫’,是现存赵孟頫唯一署“臣”款的作品。.....

    标签: 赵孟

  • 28

    2023.01

    李邕 端州石室记 碑文

    《端州石室记》,唐代正书碑刻,李邕书。开元十五年(727年)刻于端州七星岩。石刻整体高l.07米,宽0.79米,正文连同标题、落款共18行,满行23字,共386字,落款日期是“开元十五年正月廿五日”。由于石刻中央偏左有一马蹄形印记,所以又称马蹄碑。马蹄形印记始见于宋初,至清朝末年,该石刻可见文字319字,如今清晰可见.....

    标签: 李邕 碑文

  • 28

    2023.01

    居延汉简释文

    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瑞典学者F.贝格曼在额济纳河流域,对汉代烽燧遗址进行调查挖掘,出土简牍一万余支,是此次挖掘的重大收获。汉简出土地点有30处,其中10处为主要出土地点,如破城子(A8),出土4422支。这批汉简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其内容绝大部分为汉代边塞上的屯戍档案,一小部分是书籍、历谱和私人信件等.....

    标签: 释文

  • 28

    2023.01

    孔侍中帖高清附释文

    王羲之《孔侍中帖》摹本, 纸本,纵26.9厘米,6行,42字,行书。为唐代内府摹本,现由卷改装成轴,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共九行,前三行为"哀祸帖",后六行为"孔侍中帖"。王羲之行书,《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二帖连为一纸。纸本,24.8×41.8cm。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二谢·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

    标签: 释文 高清

  • 28

    2023.01

    春秋秦公簋(中国历史博物馆)

    春秋时期青铜器,作于秦景公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是秦公之祭器,在秦汉时曾被当作容器使用。有铭文一百零四字,分铸于器及盖上。器和盖上又各有秦汉间刻款九字。铭文均由印模打就,青铜器的此种制作方法,仅见此例。铭文字体整饬严谨,微曲中求劲健,表现出强悍雄风,也是春秋时期秦国的传神写照。铭文字数,盖内和器.....

    标签: 春秋秦公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