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怎样才是一位书法家 书家必备三要素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3-12-18阅读数:154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怎样才是一位书法家?在这个只要你拿着毛笔写字的时代,都被认为是书法家。或者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变成会员,就可以自称为“家”了。其实这些都不能称为书法家,那么真正的书法是怎么样?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成为书法家必备三要素。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回溯宋朝,在那个注重文艺的朝代,能称之为“家”的人并不多,就身份而言,基本上有以下几类。首先是最高统治阶层,如宋徽宗、宋高宗。第二类是苏黄米蔡等,他们通过科举选拔制度得到认可。其中,米芾又有些不同,他不以其官僚身份著称,当看作是有才情的民间艺术家的代表人物。第三类是如欧阳修、朱熹、陆游等,他们中有人是政治家,有人被冠以哲学家头衔,但均属宋朝书法家队伍的一部分。由此看来,这个群体的人数也就几百人,核心层仅有几十人。随着历史发展,至清朝300多年间,较为杰出的书法家约750人。可见书史中对书法家这一身份的审定是相对严格的。依我所见,大体上有这样几个标准:

      第一是学问。从历代书史中寻见,能称为“书法家”的人皆是有学问的。这里的学问指他对于书法本身的理解。第二是视野和眼光,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人需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够打破不同技能、学术门类间的隔阂,广采博取,并用在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上。比如朱熹,他作为哲学家,对人生这一命题的思考深度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步,这种精神状态自然而然地显露在其书法中,非寻常气度。最后一个就是才情,这是艺术家的天分之体现,也是其创作能够推动艺术史向前发展的根源。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比如米芾,虽然他肚子里的学问不及苏东坡、黄庭坚,但其艺术天分极高,因而不影响他成为一流书家

      与古时相比,当今书坛在书法家的选拔方式和获得社会认可的模式上发生了改变,这需要我们警惕。古时,评断和推选一个实力书家更多的是通过口口相传和举荐制度。而今社会中,书法的实用功能价值远低于其艺术审美功能,而大部分民众已经近乎失去了欣赏和品鉴书法艺术的能力。进入书法家协会、参与展览等社会活动,似乎就成为“书法家”的必要履历,是其书法水平的认证书,“书法家”一词也就不再作为人们对一位优秀书家的尊称而存在,慢慢变成了一个职业称谓。

      为此,我有着这样两个担忧:第一,书法家协会举办了很多大展、大赛,请许多专家来作评审,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推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和作者。应该说,这无疑是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然而,书法创作并非一锤子买卖,如果我们回过头再去看那些曾经的书法大奖获奖者,就会发现其中有些人已经淡出了书法舞台。这便是说,成为“书法家”并非凭借一幅作品,或是一个奖项便可了事的。所以不能过分地夸张书协或奖项的作用。第二,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现象,即是“团体性”展览非常多。尽管以某一派别命名展出,但在团体中,每个人的风格并非一致。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时能够达到一种互补模式——各人有各人的创作语汇和风格,放在一起互相映衬,也会有不错的展览效果。但这与古代书法家往往“单打独斗”、自成一派的情况显然不太一样。那么,由这样“团体性”展览所推出的书家,其含金量之高低,便值得我们细细思索了。

      书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艺术门槛低,参与人数多,这无疑是好事。然而也造成了良莠不齐、评断困难的窘境。大众心中对优秀书法作品的评判依托于书法家协会的审核。然而这其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曾经形容,中国当代书坛内部是《争座位帖》和《争票子帖》横飞的情况。不少书法创作者没有得到相应的职称,只能在“元宵笔会”或“写春联”等送文化下乡活动中体现实力。也有为权而谋的“宫斗剧”不断上演,内行、外行掺杂,大大影响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公平性。

      所以若来评断何人可为“家”,就只能回归到前面提到的三要素中去看。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技巧?这是一个基本的技法审核。没有艺术技巧而论创作的只能是空谈,基本功都没过关,又从何而言能否为“家”呢?接下来看学养和眼界。最后看他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素材”,孕育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形式语言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不失为真正的“家”。

2023-12-18 20:51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好看的古风书法壁纸 拿走不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