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创作的取舍 书法艺术的主次之别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2阅读数:174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书法艺术创作中,有正副主次之别,也因此而有所取舍。取舍有一种说法是通“趣舍”,是择用之道,不论如何,也是一种艺术上的选择。艺术如人生,经常要面临各种不同的抉择。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从工具到内容,从形式到情绪,都要进行选择,也就都需要取舍。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而取舍如何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正所谓“取舍万殊,静燥不同”,有些取舍是自我的一种扬弃,有些则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是在不定中的一种选择。如《兰亭序》中所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荀子也说:皆言取舍之繁复及左右为难也。

      人的选择智慧体现在两点,一方面是自己掌握中进行去留的安排,还有则是在不可把握中去选择如何把握自己。在军事上则格外重要,因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随时适应环境而做出利于自己的变化,这种变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智慧体现。

      《汉书·贾谊传》云:“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 颜师古注:“取谓所择用也,舍谓所弃置也。”“择”什么,“弃”什么,是人生不得不做的选择题。

      书法的学习开始就面临选择,学的目的什么?从哪里开始?选什么贴?这些都需要抉择。在过去,信息量比较少的社会环境里,大家担忧的都是学习资料的匮乏,往往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而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爆棚,真可谓众说纷纭,选择焦虑成为了主题,如何选择也成为了时刻面临的话题和能力。

      项穆《书法雅言》撰有“取舍”一篇,即列举了几位书家,也提出了临习对象的选择,如苏轼与米芾各有短长:“苏、米之迹,世争临摹,予独哂为效颦者,岂妄言无谓哉!苏之点画雄劲,米之气势超动,是其长也。苏之浓耸棱侧,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也。皆缘天资虽胜,学力乃疏,手不从心,藉此掩丑。”

      宋四家各有所长,苏轼是文人气质浓郁,米芾是变化多端。而如果临帖只是复制表面,不看内在而作抉择,难免就会有东施效颦的嫌疑。苏轼学颜真卿,有豪迈之气,其点画蕴含雄健之气,而米芾则是一种灵动之气。而项穆则认为,苏轼的结体因其执笔姿势而过分依赖棱侧用笔。而米芾有时候情绪表达有些失控,则是他的短处。

      项穆认为他们都是天资充沛的人,但是学力疏松,总有手不从心的问题,只是以自己所长遮掩自己所短。项穆的观察角度,应该是从魏晋出发作比较的。苏轼也曾经感慨书法之笔法失传,只能自己揣摩,可能和这个情况也有关系。可见,这是一种学力与天资的选择。

      接着项穆又列举临习王羲之问题,因为不同书法家学习王羲之,各得一体,不的同选择便有不同效果。他说:“逸少以前,专尚篆隶,罕见真行。简朴端厚,不皆文质两彬;缺勒残碑,无复完神可仿。逸少一出,会通古今,书法集成,模楷大定。自是而下,优劣互差。试举显名今世、遗迹仅存者,拔其美善,指其瑕疵,庶取舍既明,则趋向可定矣。

      这里提出了王羲之在书法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即行草书盛行时候的一个书法技术和审美的集大成者。他的书法会通古今,构建了一个全息通透的审美体系。故而后世所学,往往仅仅得其一端,便可以名存后世。

      智永、世南,得其宽和之量,而少俊迈之奇。欧阳询得其秀劲之骨,而乏温润之容。褚遂良得其郁壮之筋,而鲜安闲之度。李邕得其豪挺之气,而失之竦窘。颜、柳得其庄毅之操,而失之鲁犷。旭、素得其超逸之兴,而失之惊怪。陆、徐得其恭俭之体,而失之颓拘。过庭得其逍遥之趣,而失之俭散。蔡襄得其密厚之貌,庭坚得其提衄之法,赵孟頫得其温雅之态,然蔡过乎模重,赵专乎妍媚,鲁直虽知执笔,而伸脚挂手,体格扫地矣。”

      这一段话非常重要,列举了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等,他们都是学习王羲之而自成一家者,他们虽然名盛一时,却都学到了一定长度的同时,也暴露的短处。项穆此说下笔直戳痛处,旨在表明,只是模仿王羲之是很难的,审美的选择要有自己的特征,同时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平衡。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2 17:39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好看的古风书法壁纸 拿走不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