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之韵 书法是看得见的时间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2阅读数:103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音乐是听得见的时间书法看得见的时间。中国文化侧重感知性和时间性,故而书法和所有中国艺术一样都表达了这两个特征。而音乐则更能表达一种线性的感知,这种感知由听觉而入,产生一种立体的美感,是所有艺术之共性,古人称之为“韵”。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好的艺术作品,被称之为有“韵味”,这里体现了一种通感的思维,一个通向了味觉,另一个则通向了听觉。韵和味道变成了一种交织的美感,让人得以细细品读。好的书法作品也是充满了韵。

      书法的线条涌动,在汉字符号的框架内随遇平衡,变换风格,如同箫的吹奏,线与音不是死的,而是有原则的灵活,螺旋变换,驰骋高低,直抵人心。气息与音律由点成线,由线而成面,成体,进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生机韵律系统。这个韵由听觉转换视觉,则有“浓淡”“清浊”的特点;转变成触觉,则有“收放”的特征。

      浓与淡

      中国书画用墨的基本,便是“墨分五色,分别是”焦、浓、重、淡、清”,其中水墨画用的层次比较细腻,书法则多以“浓淡”相调节。浓淡来自于水的调和,视觉上,因为有浓淡之别,而产生了音韵关系的某种映照,厚重之音如同浓墨,而轻盈之音则如同淡墨。

      浓淡既是以水调和,那么浓淡的触感也非常不同,浓则凝重,字体必然浑厚,因为浓则水少阻力大。淡则轻巧,字体必然灵动。在清代恰好有两个淡墨各重的书家。一个是“淡墨探花”王文治;一个是“浓墨宰相”刘墉。他们二人的字,王文治流畅儒雅,刘墉则古意拙朴。

      若是转换为音乐,则定然是不同的音色。洞箫吹奏之法与气功吐纳实为一理,洞箫口风强弱的控制,聚散的把握,即可产生声音的浓淡,虚实,远近的效果。箫声如水,其境如烟,似有似无,其妙处不可言。

      挖掘线条的魅力,是中国书法最具个性的特色。在线条的粗细,浓淡,律动中表达更多的信息。如果是多笔重复,把线条割裂,不能一贯到底,就失去韵味。如果是照着草稿按图索骥,就失去自然。追求自然韵味,不是放下复杂就能达到的,简单的表达,才最难,因为简单意味着精准。 ​​​​

      清与浊

      与浓淡相比,清浊则是更宏观的感受,浓淡是一种现象,而入心之后则有清浊之别。曹丕《典论·论文》云:“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的“气”指的是气质。“浊”在这里便有不纯之意。胡斗南《双头笛》:“混沌难分浊与清,凿开空翠太分明。”

      在西安高陵,可见泾河与渭水交界处,清浊分明的两条河流的交接。这是“泾渭分明”成语的来源。是人品和处理事情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在书法和音乐中,皆有清浊之辨别。一是人品,二是审美。

      审美的清浊直接影响了艺术品的质量,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反之亦然,艺术其实是一个真切表达自我的通道,底蕴会通过艺术不经意的流露出来,表达了“韵”的质量。识韵便是清浊之辨。审美来自审美经验中对美的认识,而在一个综合的文化评判中,人品又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中国文化对艺术的评判,人品甚至是排第一的。即使书法工整,人品不行也落俗格。同时,学养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所以古人尤其注重读书和礼貌,只有这二者兼具,其艺术品,方可“激浊扬清”。

      收与放

      收和放也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仅有收是保守,仅有放是任性,收放自如才是关键。这便如音乐一般,好听的音乐必然有起伏律动,即在力量感上有收放之转换。米芾论书法,曾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这是在书法角度,对“收”与“放”的高度概括。

      书法的用笔必然要有弹性,笔乃柔软,收放毛笔是为了产生笔势,进而在墨迹上表达出一种收放关系。蓄力即是收,发力则是放。虚乃是收,实乃是放。好的作品,不能让收放太过于明显,自如体现的是浑然一体,收放不露痕迹。

      声音若是收放明显,则如救护车警车鸣笛一般,其功能是为了产生听觉刺激,产生不适感,进而有警醒的功能。而好的音乐则反之,是为了让人舒适的感受一种动态平衡。故而收放要一体,要协调。

      中国的舞蹈和武术也有收放的自如转换,晋代《白纻舞歌》里说到:“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武术歌诀中也有:“身动似山飞,力涨如海溢,返婴寻天籁,躯柔似童孺。”的句子。舞蹈和武术都是力度的彰显,是肢体的开张与紧缩,与天地物象的相合。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2 12:28

标签: 书法 时间 看得见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浅论中国古代书法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书法艺..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