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3阅读数:188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书法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很多人会问,怎么能是动态的呢,书法的作品明明都是印在纸上的图片,动态何来?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在他的《山谷题跋》中是这样说的:“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不尽临摹”的意思,是不仅仅以“形”观“形”,而是“观之入神”,也就是在静态的作品中观察和还原出古人书法的动感,体会那个动感节奏加以效仿,进而就可“下笔时随人意”。

      “势”是动态过程中的力量趋向,书法的关键是“取势”

      书法作品是一个结果性的展现,而作品却记录了动作的过程。古人学习书法,是在静中悟动,学的是那个隐藏在静中的动,而非结果性的形式。这个动,古人称之为“势”。而书法的关键,则是要“得势”,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揖》云:“古人论书,以势为先。”

      势,是力量的动态趋向,是一点到另一点的趋向性和方向性。这其实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力量未发之时产生的感觉,另一部分是在力量发之后到结果过程中的感觉、

      中国人认为智慧的产生都在这两段时间中。《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中”的智慧,是对内势的描述;“和”则是对外势的描述。总之,“势”是在结果出现之前的过程动态。

      故而,书法是动态的概念,书法作品是动态的静态展现。书法是动画,而书法作品则是最后动画最后一帧的截图。书法的学习目的,是学动画原理,而不是模仿动画的截图。欣赏书法,则是欣赏其蕴含的动态。

      “势”是生命力的体现,取法自然进而产生艺术创作

      “势”是中国美学的高频词汇,不仅仅是书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形势”“趋势”“势态”等词汇。描绘自然界有“山势”“水势”。古人擅长于取法自然,而也擅长于在静态中观察出动态趋向,进而进行判断,故而看似在观静,其实在观动。

      在艺术中,为什么特别强调“势”呢?因为“势”表达了生机和生命力。能看到的静物,是“形”而看到“形”的动态趋向,则是感受到了其生命性。如同观察树枝伸展之势,即可感知其旺盛的生命力。

      古人作书作画,观石望月,则是取象自然,进而赋予这些抽象事物以生命力,进而形成文学意象,进而成为诗、书、画、印等艺术的创作源泉。

      汉代蔡邕在他的书法理论《九势》中说: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

      阴阳生而出形势,即生命的外化之形和内在活力的势是同时出现的。而创作艺术,所用的艺术符号本身并不是天然具有生命的,这就需要因形而成势,怎么做呢?取法自然。是在自然中汲取生命力。进而产生新的“形”

      即是在“形生势成”的自然中汲取影响,进而“因势生形”

      故而观察自然,得到自然而成的动势,融入书法及其他艺术创作,是古人极其推崇的。而若取法并非自然,则是“矫揉造作”之能,不值一哂。取法自然方能生动,反而就有死板的感觉

      古代寺庙中的人物画像,虽然并非如现今美术那样有丰富的装饰技法和色彩搭配,但是其线条的生动性和活泼性,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瑞气千条的动感,仙人笛声的韵律。这即是取法自然之势而得之。

      而古代雕像,虽然是用金属或者石块等死物,而其造型则取法内在的生命之规律,故而观其像,似乎能感受到其鲜活性。所以艺术创作之 “法”的关键是对自然规律的认知,而非仅仅凭自己的推演想象,有效的“法”是体悟天然和总结描述结合起来的。

      秦代李斯在《论用笔》 中说:

      夫用笔之法,先急回,回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深思之,理当自见矣。

      这段话用很多比拟的方式,表达了行笔过程中“势”的感受。这些比拟都来自自然的观察,而有些语言如“乍轻乍重”则是行笔过程直接的描述。有感知层面的“势”也有理性层面的“势”,最后是为了寻找其中蕴含的道理。这就是中国人悟道的方法。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3 20:47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好看的古风书法壁纸 拿走不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