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书法学习中,对古人书论不解付诸于神秘,则其智识则很有局限,很难再展开了。不论任何领域,到达一定水平,其视野格局都会不同,关键是思维方式也不同了,绝不仅仅是以行业来区分。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看待“神秘”的态度
近代武术家王芗斋先生,曾专门谈到神秘之说,写过一段话,名为“解除神秘”。切中肯綮地表达了对待神秘的正确态度。王芗斋先生说:
每有天资低而学识浅者,其为人忠诚,然已承师教,且有深造独专、绝大纯笃之功夫,虽系局部,但多不及,听其言论之玄妙,观其效用之功能,识别浅者,即以为人莫能此,便以为神秘视之
这段话是说“神秘之说”的起因。往往是思维智识浅薄的人,虽然努力刻苦,忠诚不二,但无法全面体认学习系统之全貌,所以当听到一些高于自己水平的言论的时候,就以为这个是人无法达到的“秘境”,就产生神秘的想法。
王先生接着说:
殊不知神秘之说,根本荒谬,概由智识薄弱、鉴别力浅及体认未精而起,即或偶尔侥幸,得到拳道真义,奈无能领略,而漠然放过,所以每遇理趣深厚者,辄起一种神秘思想,若夫习之深,见广闻多,有所遇,自然豁然洞悉,而不疑有它,凡事皆然,岂独拳学哉?
王芗斋先生直接否定了“神秘之说”的客观存在性,认为神秘根本不存在,而是因为人的水平薄弱,无法有相应的鉴别力才产生的。这一方面是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实践体认的功夫。如果二者能力皆弱,即使遇到真传所言,也无法领略,当面错过。
很多人在学习中都有侥幸心理,期盼得到“秘笈”而一蹴而就,弯道超车。岂不知如果思维和体认能力不足,即使有秘笈也无法看懂。就会产生“神秘思想”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找到一个安慰的说法。
如果一个人能力足够,见识广博,自然能够豁然洞悉,这个不仅仅在拳术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个和人的能力,思维,视野格局相关。难怪王芗斋先生武学有如此造诣,其思维格局本身就是超越常人的。
对待“神秘”的视角
而解决神秘,除了态度端正之外,则要知道提升自身的方法,必然是高于自己的。故而不能执着于某一种思维企图突破,一定要跳出圈外,用一种新的视角去观察“神秘”。在书法中,转换视角的最明显的代表就是“计白当黑”。
“计白当黑”这句话来自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他说:“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清代华琳在《南宗抉秘》画评中所说:“于通幅之留空白处,尤当审慎。”大部分人看书法,都是看黑色的墨线,而“计白当黑”则转换了一种视角,反过来看墨线切割的空间。
由此转换视角,产生一个更立体的观测角度。因为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本质来说是线条对空间的分割。只看线条的视角往往会有所遗漏,而转换成对空间分块的看法,则能看出另一套规律,进而更立体的理解了书法的视觉构成。
清代刘熙载曾曰:“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这就是从“空白”来找寻结体上的规律。会发现,在视觉规律上,如果分割的空间比较大,则给人松弛的空间感,反之则有紧凑感。因为视觉经验会映射到本体感知上,疏朗和紧凑就是两种不同的体验。
倒着画其实是强行将左脑思维转换成右脑思维,把逻辑思维的人的形象打破,变成了线和点的形象思维。临摹不再是画“人”,而是对线条的模拟,只需要关系线条的走向,疏密位置就可以。然后再倒过来,就是很接近原作的呈现。
真正的艺术思维是右脑思维,倒过来画,把视觉经验中的逻辑转变成一堆线条,反而容易发现更深规律。需要注意的是,画的时候,只能说线,不能说那个部位,一旦逻辑经验参与了,左脑思维就又回转了。
当你集中注意力在画线,会发现画变成了“拼图”,而人的形象不见了,这说明已经成功转到右脑思维,但若突然有人来到你旁边说一句“你好啊”,你的词汇系统会马上反应,右脑思维瞬间荡然无存。
这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过去的修炼者会有“守关”,因为修炼本身就是要开启另一个视角和另一种思维。开发右脑的感知能力,自然不能有逻辑的任何指征干扰,否则就立刻进入逻辑思维的范畴,造成混乱。
总之,前面说的这个方法和书法中的“计白当黑”非常类似,换了一个视角,就能上效果大大不同。所以,对待神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转换视角,不能执着于一个视角看问题。因为所谓的“神秘”既然是因为自己不懂,那么这个视角一定不是在现有的固定视角上,要先打破这个。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3 14:28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书法的神秘之说 对古人书论不解付诸于神秘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4713.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