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艺术是美的载体,好的艺术给人以美的感受,我们欣赏书法,是欣赏其蕴含的审美;我们学习书法是临摹古人,寻找古人写字的技术和方法。而其实,一个有悠久历史传承的艺术,同时也带来了思想性,所以,经过时间考验的艺术,就带有了文化性。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一门艺术在最早发源的时候,一定是一种实用的功能,比如音乐起源于生产劳动的语言信号和模仿动物的叫声;绘画是记录所见事物,作为记忆的辅助;书法最早是刻画符号,是一种抽象的绘画,便于记录语言和事物。
到了一定的文明发展程度,这些实用的功能,有一些被取代了,而之前的实用性便会转化为艺术性。比如音乐成为表达情感的声音;绘画会通过颜色和丰富的形态变化优化视野中的事物;而书法则开始关注书写本身的美感。这时候,为了表达和诠释细腻的情感,艺术的技术也变得丰富起来。
甲骨文
汉字在甲骨文的时候就一定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但是在那个时候,汉字基本还是实用功能为主,我们现在看甲骨的那种稚拙之美,其实是我们现在对古人的审美感觉,而不是古人本有的。
青铜器上的“回”字纹理
金文很明显有了美学意识,极具装饰性,在很多青铜的器皿上书写,集文字记录性和装饰性符号为一体。很多青铜器的花纹,也是由“回”“寿”“云”等汉字形态演变而来。
金文“回”
文明进一步积累,艺术就不仅仅有情感的记录,更是承载了思想。音乐不仅仅是动听悦耳动人心弦,其表达的文化主题会和不同人的经历呼应,更加感人;绘画也不仅仅是装饰和表达,而有了文学性;书法和汉字密切相关,汉字书写的文章诗句本身就是书法的主题,影响着书法的形态变化。
当我们看宋四家“苏、黄、米、蔡”的书法,其实是通过他们的作品,反推出技术,体会到情感,也感受到其内在的文化思想。因为他们写字会不经意的流露出思维方式和情感主题。如苏轼的《寒食帖》,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他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了解其在理性感性交织下的艺术表达。
实用性的技术沉淀为细腻情感的艺术表达,而文化主题通过文学性在背后构建了一股理性的力量。中国文化的思想核心,是诗词之意。所以,不同的中国艺术,其实就是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诗意,诗词是诗意的直接的文学表达。
比如悲伤的诗意,可以其表达为音乐、绘画、舞蹈、书法、诗词。反过来说,我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文化讲究融通性,因为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是同一的,只是前端用了不同的出口来表达。
从某种角度来说,伟大的艺术家其实是思想家,只是我们熟悉的思想家是以逻辑文字输出思想,伟大的艺术家是以艺术来输出思想。品鉴古今艺术,其实是通过前端的技术,中端的情感,感受其后端的思想性,这才是完整的对经典的审美过程。
而这种间接的思想表达,其实更具有魅力和震撼力,比直接的逻辑文字更有力量。我们对艺术家的称呼,是过程中的描述提炼,而非目的性的定义。
艺术家的目的不应是只是表达技术和情感,而是表达艺术背后感知和逻辑交汇的思想性。用艺术来思考和表达的思想家,是艺术家。这也许就是歌手和歌唱家的区别。歌手是表达技术与情感,而歌唱家则要用技术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
艺术的创新是非常难的,因为创新本质上是思想创新,一个新的思想角度才可能产生新的情感角度,进而催生一种新的表达技术。这个过程和欣赏的过程是正好相反的:一个是由内及外,一个是由外及内。
思想创新的天花板是人的生理局限带来的人性固定本质。天花板下面的创新,则需要的是丰富的感知经验交互,这个来自时间,来自经历,来自不同的人生体验。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5 19:49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书法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态度 也表达了思想性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4794.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