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学习的自我修炼 驾驭笔墨进行汉字书写的技术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5阅读数:135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技术,审美,思维,情感”这四个融合成了书法的文化形态,同时也是自我修习的一个系统模式,四个元素在不同阶段是有不同侧重的,先后也有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书法学习中的四个阶段。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本是一个贬义词,是审美视野和能力不匹配的状态。而不得不说,艺术的学习却首先要达到这个阶段。审美应该是艺术学习最先有的能力,就是在书法的学习中,你得先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好的,眼力要先上去,如果是学音乐,一定是先要多听好的,经典的。因为审美的最初经验,是决定了未来学习这门艺术的高度和广度。

      “手”的训练,即技术训练侧重要在“眼”的训练之后,因为技术训练是一种实践,他可以固定我们的审美,而“眼”的训练是一种高度和广度的拓宽。如果我们以某一种侧重技术的范本为参考学习,虽然练了技术,却事先局限了审美范畴。

      所以,学习书法,一般都不主张开始的时候学习现代书家,而都建议以古代经典碑帖为参考学习。就是首先要在审美上有一定的高度。有了“眼力”,“手”上的功夫才能更有质量。很多人在一开始练习技术,岂不知,艺术里审美所占比重最高,如果是开始不侧重审美训练,即使你技术再纯熟,在艺术上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这个阶段,多看一些经典的书法作品,多去了解应该是侧重,但并不是说就不进行“手”的训练。因为艺术的学习是一体,我们分开说是为了让大家明白道理,在实践上有所侧重。侧重的意思就是在第一阶段,精力分配更多的应该是审美,而下一个阶段,则是技术上的事情了。

      手眼相合

      有了充足的眼力和审美,第二阶段的侧重,就是“手眼相合”,这个时候的动作,就是“手摹心追”。临摹,锤炼手上的功夫,同时也开展眼力更深层的训练,就是通过“眼”观察经典碑帖作者的审美,情绪,甚至思维。

      我们可以这样说,艺术学习总体来说,就是“形”和“意”两部分。第一阶段属于“意”的“眼力”训练是一种积累式的,是横向的,给予下一个阶段的“形”做了铺垫。第二阶段的“形”的训练,是用技术去追自己眼力。

      我们的书法学习,很多时候忽略了第一个审美侧重阶段。而直接进行第二步,其实,如果眼力没有一定的基础,虽然心愿是好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我们的技术很难追得上古人的审美,因为不在一个视角里面下的功夫,出的效果也一定不同。

      这个阶段要调整自己的很多技术,比如执笔,运笔,用墨,结体,而后做到手眼相合,我们眼中审美所看到的,基本都能够用自己的技术表达出来,这就为下一个阶段进一步向古人学习做好了基础。

      书意相通

      我们前面说到,学习书法,首先要有眼力,也就是审美。让我们的眼睛习惯经典的美感;其次是训练手和眼的协调性,眼到手到,这时候临摹就能通过形掌握到技术。到了下一个阶段,就是要通过临帖,深入的感受古人内在的东西,包括情感,思维,我们统称为“意”。

      这是一种还原能力的训练,学习的对象不再只是作品,而是通过作品去体认作者,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如果说前面两部都算“象形”,那么这个阶段明显是“取意”的阶段。得意其实才是艺术学习的目的,形和技术都是打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和准备工作。

      第三个阶段“书意相通”是通过书法感受到碑帖后面的意,进而相通,眼到、手到、意到。而这三个是一瞬间完成的,在一瞬间表达了自己,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这个阶段的学习,还不仅仅是取古人的意,还要锻炼自己的意才有意义。

      这个阶段要训练自己的“脱帖”的表达,训练如何自主的把内在的意通过自己掌握的形和技表达出来,进而对比古人。这个就不仅仅是艺术的训练,还是精神的训练,境界的训练,这时候想的更多的是思维上面和精神价值观层面的事情。

      艺术是一种修炼,就是这个阶段表达出来的作用。由观形到练技再到炼意,是由外而内的过程。虽然在具体操作上是先得形,后得技,最后得意。而实际上,每一步都是奔着“意”去,即练技是为意,练形也是为意。形,技,是对意的不同理解的过程。

      具体对“形”和“意”的表述,参见书法学习中的“形”和‘“意”

      心手两忘

      前面我们说到,艺术的学习“得意”很重要,法帖是一个鱼篓,得形、得技、得意,之后就得扔了鱼篓。这便是庄子说的“得鱼忘筌”。也可以称之为“得意忘形”。这个词在现在是一个贬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了进步之后忘乎所以,而其实本义确是一个艺术的最高境界——忘

      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有这样的情节,在面临强敌的时候,武当武学宗师张三丰临时教张无忌太极拳和太极剑,张三丰演练过后却问张无忌还记得多少,张无忌答“忘记了很多”张三丰却很高兴,最后张无忌说完全忘记了,张三丰却说你已经学会,可以应敌了。

      这两个人的问答如同禅宗偈语,让围观者甚至观众摸不着头脑。其实这个描述的就是“心手两忘”的境界,因为张无忌的武功已经大成,需要再提高,则需要把之前的思维习惯放下。任何艺术到了一定高度,就产生一种反思维,即“物极必反”

      很多人看到类似的描述就表示看不懂,无法理解。其实要看得懂这里面的意思,自己要有前三个阶段的体认基础才可以。而在道理上,要先明白这个阶段是存在的。中国的书法审美,最高的追求,就是这个“得意忘形”,即“心手两忘”。

      古代书法家论书,并非讨论字体工整,技术熟练,因为我们现在练字和古人不论是审美还是技术不在一个层面上。古人追求的审美态度是“意不在字”,工整的小楷和抄经体,在古代并不是艺术佳作,因为这只是表达了对形的驾驭和依赖。

      米芾评价颜真卿楷书批评很多,但是对他的行草书却赞叹不已,因为颜真卿的行草书,写的时候其意不在于写,甚至不在于文,而只是在意,这种往往是巨大的情绪调动的。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对“心手两忘”的更多描述,参见中国书法“意不在字”的审美态度

      颜真卿《祭侄文稿》

      总结以上的四个阶段,即:

      眼高手低,观形察意,

      手眼相合,手摹心追,

      书意相通,意不在字,

      心手两忘,纯以意行。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5 21:18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浅论中国古代书法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书法艺..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