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毛笔草书的书写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3-11-15阅读数:138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毛笔草书书写

在以隶书为标准字体的汉代,日常实用性的书写活动大大普及。人们在书写时自然会追求快速、简易、便捷,以提高效率。规范工整的隶书逐渐向潦草和简易转变,于是草书出现了。最初的草书就是隶书的草写体。草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章草、今草和狂草几种形态,每一种形态又在其发展历程中翻新出众多的时代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和个性强烈的个人风格。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章草

以前人们看到的汉代书迹大都是石刻上的规范隶书,自从20世纪汉代简牍大量出土以后,人们对汉代书法的认识也更趋全面。在这些汉代的简牍帛书中,既可看到规范隶书的自然书写形态,更能够探寻到草书从隶书中形成和独立出来的发展轨迹。比较汉简中的隶书与草书可以看出,草书的字形结构大幅度简化、减少或合并重复笔画,一些偏旁部首形成固定形态,大量增加笔画之间的连带,同时又保留了隶书突出的长横或长捺波挑动作的特征。应该注意的是,这种看似简单率意的草书,其实并不是漫无约束的自由书写,其中包含着相对统一和约定俗成的原则要求,尤其是在偏旁部首的简化形态上更是体现出统一的法则规律。正因为如此,汉简草书的风格被称为“章草”。“章”,即是有规矩有法度的意思。章草在魏晋时期达到进一步的成熟和普及,点画结构中隶书的痕迹越来越少。草书的简化结构已经相当明确稳定,三国时期书法家皇象的《急就章》、西晋索靖的《月仪帖》、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都是充分体现这一时 期章草水平的典型作品。《平复帖》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名家真迹,用笔流畅,结字洗练,在娴熟的把握中透出一股古朴奇逸的气息。

东晋以后随着楷书的成熟,章草受其影响消除了隶书痕迹,面目完全转变。能写章草的人已经极少,这种字体及风格也很快衰落消亡。到了元明之际,章草这一沉寂多时的字体又开始出现复兴的迹象。元代赵孟颊在创作技法上提倡复古,他曾模仿皇象用章草写过几件《急就章》。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元朝出现了一些喜欢写章草的书法家,如邓文原、康里子山、杨维桢等人。他们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章草的意趣,但由于时间相隔久远,元朝人写的章草中在点画和使转技巧上都受楷书影响颇深,只是突出了捺笔的重按和波挑,并未体现出古人浑朴生动的气息。邓文原写的《急就章》。明朝初年的宋克,对章草下过很大的工夫,他反复临写皇象的章草《急就章》,在技巧上十分娴熟,作品具有厚重老辣的艺术效果,堪称元代以来写章草最有成就的代表。

今草

东晋时期,随着楷书成熟并取代隶书成为通行字体,章草也受到影响,很快消除了隶书痕迹,转变成为一种更为流畅连绵、变化灵活的新面目,后人称之为“今草”。

魏晋时期,老庄玄学盛行,士大夫文人更加注重生命体验,追求个性在生活内容中的表达,因此书法就成为他们施展才华、表现个性的最好方式。东晋政权南渡以后,书法在士大夫之间格外盛行。他们的书法实践主要集中在日常书信往来所使用的行草书中,这也相应地推动了草书艺术的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代表人物就是后人合称为“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晋_王羲之_远宦帖.jpg

晋_王羲之_远宦帖

王羲之的草书,点画流动飘逸,用笔富有提按虚实的节奏变化,字形则灵活多样,俯仰顾盼的姿态变化非常生动。在他的作品中,章草所特有的隶书笔意基本消失,而字间相对独立的书写习惯也被连绵牵带、大小参差的布局规律所取代。至此,王羲之将今草的技巧推向完善,通过自己成熟而精妙的风格实现了章草向今草的转变。

王献之(344- -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因官至中书令,所以人称“王大令”。他的草书作品不多,《十二月帖》用笔抑扬顿挫,点画映带、豪爽酒脱,结体随势俯仰、疏密得当,笔势奔放、连绵恣肆、-泻而下,体现出王献之性情豪放不羁,书写功力极其深厚,使得书美意境开拓出新的局面。

王羲之所开创的这种新的草书风格,经过家族子弟的不断继承发展,很快就在当时风靡整个书坛,成为草书发展的主流,对后世影响很深。隋朝的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他也是一位出色的王氏书风的后人。相传他出家为僧后,在寺庙里苦练草书20年,写有《真草千字文》800 本,分别施舍给浙东的各家寺庙,至今还留存。智永的草书用笔娴熟,结体秀美,表现出很深的技巧功力。直到现在,《真草千字文》仍是学习草书的极好范本。

王羲之的今草书风受到后世广泛的欣赏和推崇,在唐朝前期达到顶峰,当时擅长草书的书家基本上都追仿王羲之书风。一代女皇武则天亲笔书写的《升仙太子碑》,用笔刚柔相济,布局旷达疏朗,字字独立,结构匀整,是典型的王系书风。另外,以草书人碑也显示出武则天的非同凡响。

孙过庭(648- -703), 字虔礼,吴郡(今苏州)人。在当时的影响并不大,而且仕途坎坷,英年早逝,但在后世享有很高声誉。他的代表作《书谱》不仅是件点画纷披、体势烂漫的草书杰作,其内容更是一篇精辟的书法理论著作,在审美上提出“本乎天地之心”、“取会风骚之意”的理想。在实践上,他对王羲之草书的技巧风格有着准确的领悟和熟练的把握,在当时就被誉为“学二王足以乱真”。同时,他又有很大的开创,尤其表现在用笔和用墨上。《书谱》的许多笔墨处理,在形式上已经与后来张旭的某些作品有相通之处。

狂草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书法艺术开始展现出唐朝特有的风貌。正如雄壮浑厚的颜真卿楷书取代了精谨秀美的初唐楷书,盛唐草书也将此前风靡一时的“二王”面目进一步发挥,形成了更加豪放抒情的狂草艺术。首先实现这一转变的人是张旭。

张旭(约675- -759),字伯高,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初为常熟尉,后官至左率府长史,故史称“张长史”。善诗文,为吴中名士。于书法用心专精,影响超绝。“卓然孤立,声被寰中,意象之奇,不能不全其古制,就王之内弥更减省,或有百字五十字,字所未形,雄逸气象,是为天纵。又乘兴之后,方肆其笔,或施于壁,或札于屏,则群象自形,有若飞动,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也。”他在笔法、结构、章法上都大胆推陈出新,大大增强了草书的艺术表现力,影响极大,颜真卿、徐浩、吴道子、韩滉、崔邈以及李阳冰均由他得法。张旭嗜酒,杜甫《饮中八仙歌》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时人称他为“张癫”。可.见他具有豪爽狂放的性格,并且喜欢通过草书来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张旭草书酣畅淋漓,逸态横生,开辟了狂草的新境界。流传至今的《古诗四帖》,传说是张旭所作。

怀素(737-?), 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为僧。他是继张旭之后崛起的又一位狂草大家。他于书法用工颇勤,种植芭蕉数亩,取蕉叶代纸学书,并把庵名称为“绿天庵”。退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日“笔冢”。怀素虽然身为僧人,但不拘小节,性情癫逸,喝酒吃肉举止癫狂,故有“醉僧”、“狂僧”之称。怀素成名以后,来到都城长安,其草书立即受到广泛的称赞,王公官僚纷纷与他结识交往,一时声名鹊起,轰动书坛,作品被人们争相收藏,流传到后世更是备受珍视。他的作品现存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小草千字文》等墨迹和石刻数种。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怀素的草书笔势圆转流畅,在字形结体以及章法布局上尤其富有创造性,有时候几个字形一笔连绵写成,有时候又将某个字夸张放大,看上去像两三个字,处理手法娴熟多变,给人一种新奇而又富于抒情性的艺术感受。后人将他们两人合称“癫张醉素”,奉为狂草艺术的典型代表。

狂草在唐代后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高闲书《千字文》等一批狂草名家。到了宋代,草书在文人士大夫中间更加盛行,并且显示出在尚意书风下的新的审美追求。黄庭坚是其中最成功的代表。他的草书继承了张旭、怀素的技巧特点。黄庭坚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字形体势的连绵跳跃和聚散开合,上,处理得更加大胆与夸张。黄庭坚通过反复练习和领悟,提出了“字中有笔”的精辟见解。他在创作中注重点画的精细和变化趣味,时而飘忽婉转如行云流水,时而沉着稳健如古木盘藤,将狂草艺术推进到一个成熟完善的崭新境界。学习黄庭坚的草书要结合他的行书对比进行,以便充分理解他的艺术追求。

2023-11-15 12:37

标签: 书写 毛笔 草书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好看的古风书法壁纸 拿走不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