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执笔之力与武术桩功 有何相通性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5阅读数:101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书法最重要的技术,当从执笔开始,执笔决定了书法的核心技术的展开,而执笔并非是仅仅“拿笔姿势”那么简单,其实执笔是运笔的一个核心的静态动作,即所有合理的运笔姿势的重合部分的那个相同动作,就是执笔。严格来说,执笔应该是一种力的运用方式体现的动作。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书法的执笔运动规律与武术中枪法的基本动作相通性

      书法执笔若与武术相比,最像的便是持大枪的方式。从形制上来说,枪头与笔锋,枪杆与笔杆也都类似,从运动的方式来说,毛笔之力量之意蕴,如同一支大枪,而枪法之细腻之处,则如用笔一般。

      枪法最基本动作“拦、拿、扎”

      枪法的最基本动作,便是“拦、拿、扎”三个动作。其中“拦、拿”是防御性动作,“拦”是双手握枪使枪尖向左下方划弧,以拦截对方外侧攻来之器;“拿”是使枪尖向右下方划弧,以截拿对方内侧攻来之器。而“扎”则是进攻性动作,即双手握枪向前直刺,力达于枪尖。

      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实毛笔的基本运动规律也是四种力,即顺时针的前冲力,还有与之相反的复原力,这两个就如同枪法的“拦”和“拿”,而“下沉之力”则就是如同枪法的“扎”一样进入纸中,而枪的回抽就是毛笔的“上扬之力”

      笔的四种力

      所以,我们发现,毛笔执笔的方式和持枪都是一种力的合理使用方式。只是武术的枪法要调用周身和脊椎的力量,而毛笔执笔则更精微一些,是肘,小臂以及手指的力量互相制衡的状态。

      书法执笔与武术枪法相通性的具体描述,有清代的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包世臣在他的书法理论名著《艺舟双楫》里,却记录了一些武术方面的内容。

      书法理论《艺舟双楫》中对枪法高手的描述

      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艺术理论著作《艺舟双楫》中有一文为《记两棒师语》记录了武术家所言,而包世臣则以此对应书法执笔之理,甚是有趣。其中记录枪术名家潘佩言人称“潘五先生”的持枪之法:

      “枪长九尺而桿圆四五寸,然枪入手则全身悉委于杆,故必以小腹贴杆使主运,后手必尽錞chún ,以虎口实擫之,前手必直,令尽势,以其掌根与后手虎口反正紵绞,而虚指使主导;两足亦左虚右实,进退相仕以趋势。”

      这段话说出了真正的枪法持枪的细节,“全身悉委于杆”是说周身要与枪杆协调一致,小腹贴杆也是为了获取周身齐整的力,后手要“尽錞chún”錞是过去铁枪末尾的枪箍,这个意思是说“枪不露把”。

      小腹贴杆,枪不露把

      我们也可以这个看做毛笔的执笔法。全身悉委于杆,可理解为几个手指委于笔杆,形成一种合力的相对稳定关系。“以虎口实擫之”则用到了和执笔法共用的一个字“擫”。

      五指执笔法

      "擫"是大拇指指肚部分紧贴笔管;"押"是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笔管;"钩"是中指钩住笔管;"格"是无名指甲肉相连处挡着笔管;"抵"是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之。这种“五指执笔法”是清代以来常用的执笔姿势,五指协同就如同周身之力持枪,都形成了一个相对的稳定且能灵活应变的姿势。

      这种姿势在武术里则称之为“桩”,以枪法而成拳的典型拳种便是形意拳。形意拳的基本桩法“三体式”就是持枪的姿势演变而来。

      武术名家孙禄堂示范形意拳三体式

      形意拳的拳法变化的枢纽,便是三体式,这就如同笔法不论如何变化,都秉承着五指均齐,指实掌虚的原则而进行变化。站桩是求动中之静,执笔亦同。

      右边老者持枪之法与三体式是一源

      “千金难买一声响”的本意

      包世臣记载潘五先生说枪法:“两枪尖交如绕指分寸间,出入百合,不得令相附。杆一附则有仆者,故曰千金难买一声响。”

      这是说真正的枪在实用的时候,两人在相互试探的时候可能会出入百合,但一旦两个兵器相接触,就有一方会立即“仆”即输下阵来。所以,很难有两枪相交会产生响声。这段话彻底否定了武侠小说和电影中的磕碰半天的那种对阵情形。

      电影《一代宗师》中的一线天

      “千金难买一声响”本意是说兵器格斗是电光火石之间的高下立判,与武术谚语所说的“棍无二响”是类似的含义。这个奥义在电影《一代宗师》中被应用,来描写八极拳高手一线天的绰号。所以这个电影中的著名话语,出处竟然是清代的书法理论的记载。

      在书法中,“千金难买一声响”可以理解为,下笔无悔,五指必须在瞬间完成力量的均衡使用,而不能刻意安排。书法是一种瞬间的艺术,不是字体设计的拼接输出。

      王羲之《上虞帖》

      执笔之力的误解

      包世臣在“采访”了潘佩言这位枪术名家之后,也体悟了与书法之间的关系:

      言武事似于书道无涉,不知使枪棒者皆有指法,力聚指则气上浮,故尤重歩法。予尝自题《执笔图》曰:“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

      包世臣意识到了书法与武术的相通性,一是二者都有指法,即手指都是控制精微之处的通道,二是通过他的自题诗,表达了“五指力齐”的要求。

      他又说:“作书时少不留意,则五指之力互有轻重,而万毫之力亦从之而有参差。”也就是说,经过反复的练习,依然很难做到五指力齐,总是互有轻重,所以力量就无法同一。

      这里的“五指力齐”和枪法说的“全身悉委于杆”是一个意思,但是这里说的执笔之力,并非五个手指一起使劲,那岂不是和拳握笔一样?同样,也不能理解枪法是全身都使劲在枪杆上。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就对包世臣所说的执笔法有了误解,他认为执笔有力应该是用全身之力奔赴腕指间,笔力才能沉劲。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那样是僵硬没有变化,是无法灵活运用的。

      执笔所运用之力,并非僵硬的力,如同站桩,并非是僵硬的成为整体,而是均整,即在灵活运用中能随时保持一种力的均衡状态。故而,康有为对书法的理解常常不能与其实践相合,他自己也说“吾眼中有神,腕下有鬼”.

      所以,包世臣说写字如同“鹅群行水”应该同时做到“五指力齐”。这就如同意拳所说“身无定势,随遇平衡”的道理。武术站桩并非静时死站时间长为标准,而是举手投足间的每一个动态都有均整的要求。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5 17:14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浅论中国古代书法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书法艺..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