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认为,学书应从方笔始,他主张先学方笔。因为写方笔一定要铺毫,不用力就不能成书,先学方笔能够练习腕力,使写出来的字笔笔挺峻,多力丰筋,他又主张学方笔,首推《始平公造像》。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始平公造像》全名叫《比丘慧成为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又称《慧成造像记》,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九月十四日刻于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孟达撰文,朱义章书。共记10行,每行20字,另额文6字,都是阳文凿刻,每字四边都界有方格。
《始平公造像》是比丘慧成为其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而作的题记。以它为代表的《龙门二十品》最大的成就就是创新精神。《始平公造像》变隶书为楷式,端庄严正,而且多变。它外貌博大雄强,内涵灵秀,严正中寓变化,方俊中多飘逸,镇密中透空灵,细腻中有雄浑。
北魏《始平公造像记》
《始平公造像》是“龙门二十品”中唯一的一件阳刻作品,由于千百年的自然侵蚀,石刻上的字迹比较模糊,在临习时要仔细分析,通过读帖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方笔并不全都是棱角分明,尖锐锋利,许多地方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得较“钝”,给人以朴厚凝重之感,这在钩、撇、捺等笔画的出锋处尤其明显,如“夫”、“不”、“靡”、“东”、“宗”等字都很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在临帖时要注意不要刻意去强调锋利的感觉。
二、《始平公造像》虽然以方笔主为,也有许多圆笔,例如“震”的捺、“慧”长横收笔、 “则”的横折、“向”耳刀旁和横折钩、“世”长横收笔等等,都是圆转的形态。三、《始平公造像》方笔的边缘也不是板平笔直的,而是方中有圆,例如“系”的起笔、“答”的捺画、“造”、“率”的横画起笔等等,虽然棱角分明,但其间却常见内凹的弧线和微妙的起伏。
书写钩撇、捺等笔画时,要注意这些笔画的出锋技巧,体现含蓄的感觉。在转折处要注意方圆的变化,方折处要干脆,直截了当;圆转处要稳健,厚重坚实。
四、《始平公造像》结体非常丰富,它在魏碑中属于方整平正的类型,但在方整之中却字字异态,体现了丰富的变化。《始平公造像》还有一典型个性特点,就是每个字界格,空间受到制约,临习时经营位置尤其重要。但就该造像而言,字大小斜正并不受到局限,通过舒展长撇大捺和横画的撑足,使气势极其开张。在线条的组合方面,十分讲究穿插、避让、线条走向因时而变。如“濯”字的左疏右密、“靡”字的上密下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另外,一些字通过穿插、呼应、虚实等手段,使之在平匀中体现了不平的效果。
如两个“则”、“慧”、“世”等字,避免了单字在方格之中的呆滞拘谨。在《始平公造像》,有许多结字,如把字刻意压扁,“斯”、“师”,有把字刻意加长,有的撑满格,有的缩小等等。而在整体中这些字又和其他的字融合,丝毫不显别扭,这些无不体现了创作者的匠心。
临习魏碑,重中之重就是必须要有书写性,不能通过描摹刻意表现方折和锐利的感觉。再就是在临习过程中注意细节的变化。同一种笔画,在不同的字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这要仔细读贴,多分析,有取舍,吸取合理的变化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五、临习《始平公造像》要注意的是,把控毛笔笔锋的能力。起笔露锋切入后,铺毫行笔,行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提笔,要控制速度不要太快稍慢,太快空虚无力,太慢会滞,要感觉笔锋和纸之间的摩擦力,有涩进之感,一定要避免平拖。
临习北碑,无论墓志还是造像,都要还原到书写的状态,要善于透过刀看到笔,不要一味地强调刀味和方折的感觉。从临习的角度讲,学北碑要吸取其自然、天趣形质。因此,不管是墓志还是造像,其字的势应该是临习者首先要把握的内容,其次再关注其中微妙的用笔特征。相对唐碑而言,北碑的笔力雄强些,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清代书家之所以重视北碑,就是因为这些碑版恣肆中有雄强的形质,可以救济因帖学而带来的柔弱之弊,即“强其骨力”。
2024-03-09 18:10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康有为认为 学书应从方笔始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5640.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