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主页 - 关键字:文稿

文稿

  •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祭..

    14

    2024.03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为何珍贵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字随书家情绪起伏,是书家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作品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祭侄文稿》全称《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文稿》.....

    标签: 为何 天下第二 文稿 祭侄 行书 誉为 珍贵

  • 颜真卿祭侄文稿 为处..

    12

    2024.03

    颜真卿祭侄文稿 为处理重复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颜真卿行书创造了一种宽博、雄浑、大气的审美境界,被认为是二王之后别开生面。然创新并非无源之水,详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会发现颜体行书主要承传于二王,其创新之处则是强化“外拓”和“篆籀笔意”。《祭侄文稿》虽然是草稿,乍一看涂涂抹抹,但却笔精墨妙,非常讲究,特别是颜真卿对重复字的处.....

    标签: 处理 宝贵 提供 文稿 经验 颜真卿 颜真卿祭侄 重复

  •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

    12

    2024.03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疏密变化

    疏密变化,是经典中常用的变化手法之一。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比起王羲之行书,对于疏密变化的运用,要更强烈、更明了些,除了对字中部空间的明显强调以外,局部细节也有明显的用心。下面从作品中挑选一些字例,来体现颜真卿对于疏密变化的处理的智慧。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情感分析天下第二行书——颜真.....

    标签: 变化 文稿 疏密 行书 颜真卿 天下第二 颜真卿祭侄

  • 颜真卿写祭侄文稿蘸墨..

    10

    2024.03

    颜真卿写祭侄文稿蘸墨几次 每一次蘸墨写下的字迹越来越长

    七次蘸墨,包含雷霆般的力道!《祭侄文稿》全篇全文近三百字,却只用了七次蘸墨。我们数一下:第一笔蘸墨,写下: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第二笔蘸墨,写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

    标签: 一次 字迹 文稿 祭侄 越来越 颜真卿 几次 写下

  • 祭侄文稿用笔的三大特..

    14

    2024.01

    祭侄文稿用笔的三大特色 祭侄文稿好在哪里

    祭侄文稿作者为颜真卿,是儒家的理想典范。祭侄文稿写于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对兄侄的壮烈牺牲感到异常的悲愤,由此写下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并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以下就是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通观《祭侄文稿》全篇,行文如泣如诉,悲愤之气,跃然于字里.....

    标签: 三大 哪里 好在 文稿 特色 用笔 祭侄

  • 颜真卿 祭伯父文稿 图..

    08

    2023.12

    颜真卿 祭伯父文稿 图片

    《祭伯父文稿》又称《告伯父文稿》,全称《祭伯父濠州刺史文》。自署书于乾元元年(758年) ,行草书,文稿一篇。凡36行,计410字。原刻早佚,见宋《甲秀堂帖》本。乾元元年颜真卿被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西鄱阳),遂祭其伯父颜元孙及一门去世者。此即为祭文稿本,或行或草,刚劲圆熟,与前之《祭侄文稿》及.....

    标签: 伯父 图片 文稿 颜真卿

  • 祭侄文稿

    26

    2023.11

    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

    标签: 文稿

  • 祭伯父文稿

    13

    2023.11

    祭伯父文稿

    《祭伯父文稿》宋甲秀堂拓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又称《告伯父文稿》,全称《祭伯父濠州刺史文》。自署书于乾元元年(758年) ,行草书,文稿一篇。凡36行,计410字。原刻早佚,见宋《甲秀堂帖》本。此稿与《祭侄稿》、《争座位帖》世称“三稿”。是书为乾元元年(758年)十月颜真卿被酷吏唐诬劾, 以蒲州刺史左迁饶州刺.....

    标签: 伯父 文稿

  • 书翰文稿

    18

    2023.11

    书翰文稿

    《书翰文稿 》七月六日帖 纸本 33.5X45.3cm 作于庆元元年(1195) 辽宁省博物馆藏《允夫帖》,又名《七月六日帖》、《致表弟程询允夫书翰文稿》等。信札二幅,此为七月六日帖,后有元、明两代共11家的题识跋浯,内容包括朱画象像。明王鏊《震泽集》云:“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而寻其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

    标签: 书翰 文稿

溯古通今书法作品展

溯古通今书法作品展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