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古代书法家是怎么骂人的 古代书法家骂人语录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1阅读数:122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中国古代书法家往往是高官贵族、名流雅士,其流传下来的论书典籍也字斟句酌,断不会说粗话的。可是,我竟然看到赵孟頫骂人:“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以下就是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不知他是遇到什么事情而发此感慨。

      不过,这句话倒让我警醒。古人书论中多讲应该如何如何,如果他们明确指出不要这样做的,那一定是很大的谬误了。于是,我一时兴起,开始翻阅《历代书法论文选》和《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两本书,看看他们都说了那些”骂人话“。

      下面就是我粗略看到的一些,依年代顺序摘录如下:

      有骂人写字如“猪”的:

      晋卫铄《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对症:现在一般只讲字形,于笔法、笔力多不关心,又习惯用宣纸,借其渲染成形……

      有骂人“不是书法”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对症:各位美术字大师均毕生致力于此,且响应者众,竟流入学校,几成主流……

      有说人“不懂书法”的:

      虞世南《笔髓论》《指意》篇:“用笔须手腕轻虚。虞安吉云:夫未解书意者,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成书邪! 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横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竖管直锋则干枯而露骨。终其悟也,粗而能锐,细而能壮,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

      对症:书艺玄妙,须从执笔起就斤斤计较。许多人描字画字,只求形似,以腕、臂着案,或枕腕、枕臂,何能“手腕轻虚”?

      有说人“没道理”的:

      北宋苏轼《论书》:“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对症:对于楷书、行书、草书的学习顺序,这应该说的很明白了吧。

      有说“这不能学”的:

      北宋米芾《海岳名言》:“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

      对症:许多人入门就学拓本,学到的还多是失真、变形的东西,很难领会书法的精妙深奥之处。更有甚者,为迎合一些人崇尚拓本的心理,把墨迹也翻成黑纸白字出版;有人刻意在蓝、黑色纸上用白色颜料写字,模仿拓本的效果……真是本末倒置!

      有直言“书法之所忌”的:

      宋陈槱《负暄野录》:“古人作大字,常藏锋用力,故其字画,从头至末,少有枯燥处。今往往多以燥为奇,殊不知此本非善书者所贵,惟斜拂及率笔令轻处,然后有此。所谓侧笔取妍,正蹈书法之所忌也。”

      对症:过分强调“侧锋取妍”,以至缺乏中锋的训练,使点画柔弱无力;把偶然出现的枯笔当成常态,还夸张、重复使用。这已经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方向问题了。

      有说“这是病”的: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家好观《阁帖》,此正是病。盖王著辈,绝不识晋唐人笔意,专得其形,故多正局。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

      对症:学书法,是学“形”还是学“法”,这是个根本问题。可是,大多数人还是专注于“形”,而对“法”没有兴趣。这个问题虽然是个基础问题,没有一定的水平和见识,又很难理解。知者自知……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1 08:44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好看的古风书法壁纸 拿走不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