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与人的关系 书法美学中处处都是人体的比拟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3阅读数:127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书法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某种思维特质,如“以感为体”,即用对自己身心感知为认知出发主体,去感诸万物。中国文化的这种思维方式是非常具有代表特点的,即观察任何物象都要和自身对接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又说“人之身,首圆,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

      王羲之在《笔法诀》里说:“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可见,书法是一个艺术载体,它模拟了一个人的生理和精神状态,书法作品也如同一个人一样,有人体生理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模拟。

      中国的书法美学中,处处都是人体的比拟,如“骨,筋,肉,血”等。

      骨法

      书法中的“骨法”也叫“骨力”。是指笔法中蕴含的笔力。笔力并非是用笔使劲儿摁,而是要懂得在横纵两个方向合理的使用力。线条要有内在饱满的力量,而外在则可以有不同的松紧。

      线条内部的这种质量,就如同人的骨骼,是点画与形体的支柱,必须要合理,具有共性。人之相貌不同大多是看皮肉,而气质神采则和骨密切相关。故而过去看人之精神状态,称之为“风骨”。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 “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故而,骨也成为一种力量的源泉本体。是最深的内在潜能。唐代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笔力刚健,骨法尤为突出,故而后人称之楷书为“柳骨”。

      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说: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惟求其骨力。可见,在书画常说的形势面前,骨力变的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核心气质的关键,形势反而是骨力的衍生。

      南朝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骨法”,他说画有六法,其二即为“骨法用笔”。这是线条内在质量和字结构核心合理性的关键。这需要书写者或者绘画者,能够把握住核心枢纽,且还不能因此而损伤灵活和呼应。

       

      筋书

      如果说“骨”是一个人,一个字,一个线条的核心枢纽,那么骨上依附的弹性属性的关键则是“筋”。“骨”侧重原则性,而“筋”则更有灵活性。一个字要更有变化,则需要“筋”的拉伸。

      线条在刚健有力之上又增添劲键遒丽之态,这样的书法也称之为“筋书”。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称:“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力丰筋者圣。”。这里有个关键,是对“筋”的描述为“多骨微肉”。

      可见,“筋”是骨力之上的灵活变化,似肉非肉。而卫夫人认为最高境界,则是“多力丰筋”是说线条质量的一种最饱满灵活的弹性不是原则的状态。这个状态中,“骨”应不需要提到,而是直接以“力”和“筋”去演化。

      武术是对人体的一种调动,故而武术的基本内功即为“抻筋拔骨”,这都是在灵活性和原则性上用功,产生不同的力。可见武术中对人体的机能调动和书法对线条的筋骨锤炼是相通的。在书法中,只要谈到“筋、骨”褒奖之义。

      颜真卿的楷书丰筋多力,故而后人称之为“颜筋”,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肉法

      如果说“骨”和“筋”多是指线条的质量,和用笔密切相关。那么“肉”则是在用笔上加上了一定墨的运用。肉是在筋骨之外的一种延伸,如同书写时候笔墨浓淡的变化,笔画肥瘦粗细的变化。

      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在“肉法”一则中称:“字之肉,笔毫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捺满即肥,提飞即瘦。肥者毫端分数足也;瘦者,毫端分数省也。”称“肉”则有肥瘦,这便是一种状态模拟,笔画间隔疏朗处墨足笔缓,产生的效果即“肥肉”;反之密处快捷之笔法,表现出来的即“瘦肉”。

      而书法中的“肉”是用笔用墨的兼容状态,在不同的用笔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翰林要诀》里便说:“初学提活、蹲轻则肉圆;老成提紧,蹲重则肉赲趑。”。同样,用墨的不同,也会导致“肉”的变化。“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

      血法

      如果说“骨”“筋”是用笔的方法,而“肉”是用笔用墨兼有之。那么“血”则是完全用墨的方法和比喻了。虽然说用墨,其实书画中需要调节更多的是“水”,与其说“用墨”,不如说“用水”。

      调和水的状态的技法,称之为“血法”。

      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在“血法”一则中称:“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这里说到了“水”在书法中关键的作用。墨的质量来自墨块和砚台的质量,有一点点和研墨有关,但是基本质量还是材料决定的。而用水的“火候”的度则是一种感知技术了。

      字之精神,从颜色来说是来自于墨的效果,而墨的效果更多来自调和水,而水如同血液,是墨色生动的关键。在与不同笔法相配合中,墨色也有丰富的变化。

      “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通过这句描述,可知其说的是鸡距笔,即笔有两层,分主毫和副毫。故而说只有主毫的尖是不够蓄水的,副毫才有积蓄作用。而今我们所用散卓笔则无此区分。

      在用法上,蹲笔和驻笔都使水由笔落到纸产生不同的时机,进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补之;衄(nǜ)以圆之。过贵乎疾,如飞鸟惊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滞,仍不得重改。”

      捺是舒缓的可以让墨色均匀,快速入笔则如同以笔杀纸,充满冲劲气势,而水的特质又可以让败笔得到补救。衄(nǜ)是损伤的意思,即水如果用好,可以让损伤的笔法变得圆满。书法是时间性的艺术,最忌凝滞和涂抹。

      故而,书法是在不同速率下的力度变化中产生的不同效果,水的调和让纸上留下的痕迹更有还原的参考性,比如,水少而高速用笔就必然产生“飞白”,它同时记录了力量和速度,也表达了书写者那一刹那的性情。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3 13:14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浅论中国古代书法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书法艺..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