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是相对主观的,吃货界有一句名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很正常。但这里有一个注意事项,不喜欢≠不好看。如果你不能吃辣,不管这个厨师辣子鸡丁做得有多好,你都不可能欢。但是你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说这厨师手艺不行。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有时候,我们不喜欢某个书法作品,其实不是作品不好,而是我们对那套审美体系不感冒。
比如,你就是不喜欢雄浑粗犷的,那方笔居多的魏碑,你就是看不进去。
当然,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腐烂的萝卜基本没人爱。
有时我们不喜欢某个书法作品,不是审美体系的问题,而是那作品怎么看都不好。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碰到不喜欢的作品——我们怎么分辨,是自己的审美过于狭隘,还是说这作品就是很烂?
技术是相对客观的
一个吃货,无论去哪旅游,最关心的是当地美食。
天南海北的吃多了,就会有一套相对健全的评价体系,就不会被天津狗不理一类的名声所迷惑。
学书法也是如此,想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首先要拓展自己的眼界。
不要只盯着外行人都听过的欧颜柳赵,杨凝式、王铎、傅山等人的作品也得熟悉。
此外,一个合格的吃货,还应该试着自己动手,美食的秘密做过才更懂。
书法也是如此,要想更好地品鉴,就得自己动手写一写。
练一下,你起码知道技术难点在哪。
那么,当你碰到不喜欢的书法作品,你还可以判断这件作品的技术含量。
如果你不喜欢的这件作品,技术含量不高,那大概率就是烂;
反之,如果技术含量很高,那可能是审美体系的问题。
技术并不是全部
在商品市场上,有所谓“物以稀为贵”,其实在艺术欣赏上也有类似的心理,越少越高级。
那就书法而言,什么样的作品比较少呢?一般说来,是难写的、技术含量高的,但有时也会和大环境有关。
还拿吃说事,吃是一件很玄的事情。
很多时候,一道菜是否好吃,不仅和菜本身有关,还和吃的场景有关。
比如,你已经连吃了一个月的东坡肉,现在看到肉就有些发怵。
这时候,来一道小葱拌豆腐,你就会很喜欢,虽然就难度而言,小葱拌豆腐远不如东坡肉。
在书法史上有所谓“馆阁体”,今人对馆阁体评价普遍不高,就有类似的原因:明清科举,大家都写馆阁体,目力所及都是这种风格,最后大家就厌倦了。
其实,把眼界放宽一点,一个人生活的时代也只是小环境,整个书法史才是大环境。
所以要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就得在书法史中成为独一份的存在。
最后一个问题
顺着前面的逻辑,学书法最好要有自家面目;可要自家面目为什么还要临帖?
这是个好问题,还得从吃说起。
酸菜鱼、家常豆腐、上汤娃娃菜……
如果一个厨师说,这些常见菜品他都不会做,你会相信他的厨艺吗?
是的,一个大厨应该有自己的拿手好菜,最好再创造个属于自己的菜品。
但这一切,都应该在掌握传统菜品的基础上实现,如果你连番茄炒蛋都做不好,就别想什么创造菜品的事了。
学书法也是如此,传世碑帖是成熟的菜品,从它们入手,自然比自己瞎琢磨强。
临帖,可以让学书法的人少走弯路,培养日后创作用的基本能力。
2024-01-27 09:18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书法审美是相对主观的 很难人人都爱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4989.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