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画领域,古人将绘画水平归纳为四类,即“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由此,后人将这种等级划分思想应用到书法领域中。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评论书法分为三个等级:“神品”、“妙品”、“能品”。却无具体定义。只是罗列书家人名。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清代包世臣《国朝书品》则言书法有五品:
平和简净,遒丽天成,曰神品。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
现代学者廖雨天、廖天叶在《明明白白学书法》一书中对四品(“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的观点是:
能品谓之:形象生动,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把握准确,此品可供临摹学习。妙品谓之:笔墨精妙,技法娴熟、是得心应手的有法之法,此品亦可临摹学习。神品谓之:刻画事物的精神本质达到了至高境界,此品也还可作为范本临摹学习。逸品谓之:笔墨技法达到极致而产生的无法之法。即“画到生时是熟时”的一种境界,是“奇思异想”加上“妙手偶得”的结果,逸品是无法使人楷模的。
在这些评论中皆以神品或逸品为上,是书法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而理解这些学者书家对书法的评价是很困难的。
如何通俗地去理解呢?
书法的这些优劣等级分类是否合理?
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
书法分类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由于书法风格多种多样,有些传统的东西多一点,有些创新的东西多一样,有的技术含量高,有的思想意境高点,每位书家的优点和对书法艺术看法都不一样,其水平真的很难评判。但人类对艺术的评价总有水平高低之分,这个矛盾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秦汉时期,书法艺术的自觉还未出现,人们对书法的评价多来自于名气和地位,还有帝王的喜好,至于水平高低,很难说清楚,书家自己也说的很玄乎。
魏晋以后,书法艺术的自觉性出现后,人们依照先哲(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为标准来评价水平高低,并且可以说出好在哪了,有了等级之分,即谁的好一点,谁的差一点。
但是自隋唐以后,书法风格种类实在太多了,篆隶楷行草五体书家皆有,为了更好的评价书法,唐代书家将绘画中的四品运用到书法中,于是有了张怀瓘提出“神品”、“妙品”、“能品”之说,而且细分书体之别,对书家的不同书体都有不同的评价。将不同的书家归入不同的评价体系中,各有各的好。
后代理论家将这种评价不断发展,说法不一,分类也不一样,有四品之分,有五品之分,但本质都是一样的。
可以说,这种分类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公平,如果还以二王为最高标准来评价水平高低,那么对很多书家来说是不公平的。
如何理解张怀瓘的三品——“神品”、“妙品”、“能品”?
如何理解“神品”、“妙品”、“能品”之说?
我们以现代大数书家认可的学书理论——“技”与“道”为基础,来阐述这三品的含义。
书法中的“技”就是技能与技巧,即练习的功夫很深,花的时间很长,对于毛笔的把控和对线条、结构的研究很到位、很精准。这类书家有很多,智永、孙过庭、米芾、赵孟頫等人都是如此,当然“技”也是有水平高低的。
书法中的“道”就是作品的意境和风格,即意境高远,章法布局妙不可言,风格创新度较高,而不计较单字结构和笔法的精到,一般需要艺术天赋才能做到妙不可言。如苏轼、黄庭坚、董其昌等人的书法。
于是“神品”、“妙品”、“能品”的定义如下:
神品:“技”与“道”皆高,浑然天成,似有神助,书家往往只有一、两件作品是神品,属于超水平发挥,可遇不可求,古代流传下来的神品是非常少的,如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钟繇楷书、张芝草书等等;
品:“道”高,风格创新度高,书法中有较多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理解,意境与章法皆妙不可言,如苏轼的行书(除寒食帖之外)、董其昌的行书、欧阳询的行书等等;
能品:“技”高,控笔能力极强,运笔精熟,各种变化技巧烂熟于心,如智永行楷书、孙过庭草书、米芾行书等等。
另外这三品还有一个共同标准:具有自然书写性。做作的书法是不被认可的。
三品评价的原则
如果我们以“技”与“道”的理论来区分三品,那么评价一副书法作品的水平高低要综合考虑“技”与“道”这两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两者的权重有多少。如下图所示:
于a、b的值是多少,就看时代和个人的看法了。
在汉代,由于人们对书法的艺术性的挖掘还不够,因此在“技”方面要求更高,a值应该是80或者90。
在宋代,以苏轼为首的一批书家,提倡“法无定法”,在绘画方面也提倡神似的文人画,而不是追求形似的写实画。依此理论,对道的要求就要更高些,b值可能是70或80。
在当代,a、b的值就更微妙了,对于国展而言,对与“技”的要求很高,只要“技”足够好,就能入展,能品居多。
如果“技”的得分较高,且在总分中占比高,可归类为能品。
如果“道”的得分较高,且在总分中占比高,可归类为妙品。
两者得分皆高,可归类为神品。
对于这三品的水平高低,古代书法评价主流是:神品>妙品>能品,即对“道”的要求更高,b值大于a值。因为“道”要求书家具有创新能力,需要天赋,可遇不可求,而“技”不需要很好的天赋,付出比别人百倍的努力,就有较大机会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是可以掌控的。
包臣的五品之说和当代人的四品之说
笔者比较认可张怀瓘的三品之说,用“技”与“道”来解释基本符合张怀瓘《书断》中的分类,这样理解起来也能通俗易懂。
至于包世臣的五品之说和当代人的四品之说都是在张怀灌的三品基础之上加以细分。
将神品细分为“逸品”和“神品”,就是当代人的四品之说,“逸品”指极简至妙,境界最高。
再将能品的细分“能品”和“佳品”,就是包世臣的五品之说,“佳品”指技艺一般,但具备雅致的特点。
这些细致的分类,不同的书家有不同的说法,但总体上离不开张怀瓘三品理论的思想基础。
2024-01-31 13:43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解读张怀灌书断三品 神品妙品能品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5137.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