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篆书如何变成隶书 汉字何时脱离象形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31阅读数:253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程邈造隶书”的说法在书法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直到近现代考古发现秦简、汉帛、汉简,才让人真正见识到了湮没了二千多年的秦隶真容。在这里,要提起1975年底出土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竹简,虽然还是小篆的结构,但在笔画上有了明显的起伏变化,尤其是其中横画的波浪状起伏以及捺笔向上挑出的尖尾,已初步具备隶书的特征。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湖北云梦睡虎地竹简

      事实上,除了睡虎地竹简,从上世纪初起,还陆续出土了战国、秦、汉等时期的竹木简、木牍、帛书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程邈创造的新书体,其实早在战国时就在各国民间流行使用。

      1942年,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了现存最早的,春秋战国时代唯一的完整帛书。整个帛书共900多字,被称为楚帛书。楚帛书字体扁平,内圆外方,介于篆隶之间。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中说它"体式简略,形态平扁,接近于后世的隶书"。

      楚帛书

      1980年,在四川省青川县城郊郝家坪发掘出了2件木牍,它们被鉴定为公元前309年(战国后期秦武王二年)的手迹,比睡虎地竹简还早80年左右。

      青川木牍上的字体,与同时期钟鼎上所铸金文相比较,减少了盘曲,变圆为方,由狭长渐变为方扁形,用笔有了起止时回锋和出锋的变化,向右方向的末笔也呈现出往上挑出尖之势,因此很多专家认为它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隶书。

      1986年,甘肃天水麦积山放马滩出土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木板地图、竹简、纸地图等一大批重要文物。

      放马滩因秦始皇先祖赢非子在此地为周王室牧马而得名,是秦人早期的聚居地。

      放马滩秦简简文虽写法草率,笔画简省,但还是能看出来字体以小篆为主,间杂隶意,反映了当时由篆向隶转变阶段的情况。

      放马滩秦简

      实际上,当我们回头看之前的小篆部分提到的秦简,同样可以看到不少隶书的笔法。

      这些大量的出土文物为我们弥补了篆书和隶书发展史上的断层。

      我们终于可以认识到:

      秦朝时既有篆书这样正式规范的官方文书字体,也有带有隶书特点的、非官方的、方便日常书写的简化字体。

      隶者,篆之捷也。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快写手段,改变了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规律,从而促成了一种新的字体的诞生。

      “程邈造秦隶”说明程邈可能对当时已经存在的这些非官方的带“隶味”的文字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收集和系统的整理加工,做了进一步的规范。

      不过即便如此,程邈的功绩也不可磨灭。

      秦隶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由于其便利性,后来隶书的运用日渐广泛,到了汉代,更“转正”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官方书体。

      从此,我国文字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开启了今文字的时代。

      今文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

      在造字原则上则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字体结构也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

      在史学界,为这一伟大的变化专门起了个名字,叫做“隶变”。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

      完全可以说,有隶变,才有了今天的汉字。

2024-01-31 13:20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好看的古风书法壁纸 拿走不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