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是从战国到西晋的常用书体,有各种表现形式和风格,是书法艺术的重镇,是书法人之必修。侯马盟书,约公元前550年的晋国官方文书,朱墨书写于石片上。有隶书的笔法特征和一部分结字特征,说明隶书在春秋战国之交就有了雏形。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广义的隶书,并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曹全碑》、《礼器碑》这样的,而是一个从公元前500多年沿用至公元300多年,跨越800年、最高成就于东汉的常用书体。无论大篆还是小篆,快速简便书写的状态,就很容易导致隶书的笔势和字势。事实上,隶书的出现,与毛笔作为常用书写工具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看到的古老的篆书,往往是铸刻而成,而古老的隶书,多为毛笔书写而成。这种与毛笔的亲缘关系,决定了我们今天学习毛笔书法,隶书是最早的也是最能获取养分的源头。
隶书书法遗迹涵盖之广、规模之大,远超一般想象,十几万片的秦汉简牍,各种内容、形式、风格,如果加以梳理,真的是不输于碑刻、摩崖。因此,隶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是书法艺术的重镇。
隶书的笔墨语言基本上覆盖了除草书之外的全部。
隶书大部分是毛笔书写,所以其用笔方式,基本覆盖了除草书以外的用笔方法。草书更快捷更简便,需要连续往复转折用笔,这一种用笔方式在隶书中不能得到广泛而突出的使用。因此,学习了隶书的基本用笔方法和笔墨表现力,就能够轻松应付楷书、行书,包括草书中大量的起收笔方法。
隶书的通常学习路径是庙堂→摩崖→简牍帛书。
系统化学习隶书也需要理性判断学习路径,遵循一般的路线。通常来说,当然是从最大公约数开始,这就是庙堂隶书。庙堂隶书点画清晰、排布均衡,重复而典范的点画形态与结字方式,方便初学者较高效率掌握隶书书写的基本法则。庙堂隶书达到一定水准后,可以向摩崖隶书进军,具备非规范书写的能力。再进入简牍书学习,掌握更多的手段,领略更多的形式。因此,我推荐的具体学习路径是:
第一层级,乙瑛碑、史晨碑
第二层级,曹全碑、礼器碑、华山庙碑、鲜于璜碑、肥致碑、韩仁铭等
第三层级,张迁碑、好太王碑、衡方碑、西狭颂、封龙山颂、石门颂、杨淮表
第四层级,(有些可以放到第三层级学习)各种秦汉简牍中的隶书
隶书学习方法是锤炼线条→点画形态→结字造型→通篇临写→临创自创。
常常会推荐先去写一写篆书,大篆小篆都写写。原因是写篆书可以比较单纯地提升控笔能力和线条质量。知道了如何可控地在纸上发力,是线条质量的基础。不能大胆有力地书写,也是初学者常见的最大的阻碍。所以写写大篆可以纠正一些通行的用笔状态的错误。当然,直接写隶书,也能够锤炼线条品质,只是要有明确的意识。
紧接着,笔法问题就要来了。点画形态的塑造,就是用笔。形态越丰富,用笔方法就越复杂。在学习过程中,最忌讳也是犯错最多的就是把形态简单化程式化,放弃了艺术表达需要丰富的基本要求。横不平竖不直是常态,不等距、不居中、不对称是常态,一定要在原帖中找到这种丰富性而不能写成印刷体。
然后是字法。隶书结字特别丰富,特殊性远超过普遍性,这需要在一个个碑帖的持续学习中,慢慢掌握。只学一门隶书,是不够用的。隶书的单字造型,大部分强调横向展开,但也有少部分纵向展开需要特别认真地对待。无论宽结和是紧结,都与收放意识、正侧意识、留白意识有关,放弃对字势的考察,只去研究静态结构是不充分的。
隶书的章法相对简单,只要多注意原帖的字距行距、单字的大小虚实,就差不多了。
而在临创自创阶段,就比较复杂了。要把前面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核心在于敢写、多写,然后是多借鉴、多思考。清代、民国的作品要多看,当代的隶书大家的作品尤其值得借鉴。应该说,当代的隶书表现,是历史上最出彩的,因为我们能够消化的隶书资源远超前人。
2024-02-01 18:34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隶书学习入门指南 隶书的学习路径分享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5277.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