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是一种学问 值得用一辈子去学习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2-26阅读数:143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把书法当做一种学问,去治理、去体验。学习书法,我总体保持着一种思路,学古人、深入古人。学的面由晋唐宋到明清、当代,再往上追溯,到魏晋之前,整个书法史的脉络用我自己的书写去验证,这是我的方向。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因此我的学习点很多,一边临摹一边创作,临摹就是吸收古人的东西为我所用。由于学得杂,我的书写风格就变得快,很多人都奇怪我的书风怎么变得这么快,但实际上我是想更多地吸纳一些东西。这个习惯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养成的,可能胃口比较大吧,这个有优点也有缺点。我这种方法自认为也是受启发于古人,如董其昌、何绍基、沈曾植这些人,他们把学习书法当做是一种学问一样的东西,去治理、去体验。用自己手下的笔来做学问就有一种拿来主义的感觉,像董其昌,早年学颜体、学二王、学虞世南、学宋四家,后来学张旭、怀素等等,他碰到什么都会去学,然后化到自己笔下。

      通常一个书法家学一家两家,能够精通已经很不容易,但是我是想学董其昌的方法,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化到自己的笔下。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在学习过程中或许会出现很多弊端,目前还是处于消化阶段。我早年学楷书,后来学行草,前十年偏向行草创作,后来发现楷书等正体书薄弱了,想从原来的行草书调整到正体书,所以近几年以楷书作为一个基点,这样就从原来的草,转变为现在的正,这样综合能力更强。我发现古代的书法家,在书体运用上很巧妙,他们会有一个书体跨度,每一种书体的创作都代表了他不一样的书写状态,并不只是会一种书体,如小楷、大楷、偏楷行书、纯行书、行草、小草、大草、狂草,有一个书体序列,十来个品种,如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都这么做的。

      目前我还有待解决的就是隶书、篆书这种更加古老的字体,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想再回归到更传统的文化里去,中国讲究古厚,人书俱老,心境与生活态度等也尽量要向优秀的传统文化靠拢。同时,我觉得现在书法界的一个问题,我们的书写材料跟古人比,差远了,我现在到处找一些古墨、古纸,只有最地道的材料,才能写出古人的这种意境,才能最接近于古人的感觉。物质性和艺术性是联结的非常紧密的,要回归传统,就必须要在物质上做好准备。

      创作和临摹始终是一辈子的事

      现在还是以临摹学习为主,看、读、想,目前还是把楷书做为根据地,以这个为基础,来开拓行书草书,要求自己写字落落大方,要有气质,不要扭捏做态,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做起来也并不容易,字的好坏也像做人一样,堂堂正正,也不能太规矩,要有灵气,在写字当中,追求两个高度,一个是法的高度,一个是情趣的高度,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天然和功夫的协调,功夫要到,天趣又要到。一方面临摹,一方面消化,一方面创作。创作和临摹始终是一辈子的事情,古人大多数是一辈子都在临摹的。

      碑和帖都各有它的功用

      碑帖我都感兴趣,大学阶段我都写的,碑学对我来说有个情结问题。我发现古人,凡是提倡碑学的人,早年都是写帖的人,帖学如果不先学习,碑学就容易误入歧途。以我现在的审美,对碑学、金石学的这种气质,反而越来越喜欢。我以前走的是帖学路数,帖学有一个弊端,就是写多了容易油滑,容易单薄,而且有一些工具比如说羊毫、生宣实际上是不适合写帖学的,需要融入一些金石碑学的东西。我现在写楷书,就既有帖学的东西,又融入一些碑学的气质,未来,可能对汉碑、大篆我也要深入的学习一下。对于一个书写者来说,最好不要有一个碑和帖的界限,碑和帖都各有它的功用,如果能够融合在一起,那是最好的。当然目前来说,很多人把我定位在帖学领域,实际上我是在悄悄变化的。

2024-02-26 11:15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好看的古风书法壁纸 拿走不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