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趣闻 古代写经手的报酬是多少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3-09阅读数:269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佛经有云:书写经之一行半句,能够成就大愿 在佛教弟子看来, 沐手抄经如面佛 抄经,又叫做写经,即抄写佛教经典。写经在中国历史久远,写经的目的多是为了祈祷消除灾难,增长福报等,但也有人以写经为生,将其作为一种职业。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来了:古代写经手的报酬是多少呢?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1

      写经报酬的分析

      写大般若经一部,施银盘子叁枚,共卅五两。麦壹百硕、粟五十硕、粉肆斤。右施上件物写经 谨请炫和上(尚)收掌货卖充写经直,纸墨笔自供足,谨疏四月八日弟子康秀华

      这段话用现代汉语来讲,意思是:写《大般若经》一部。施舍银盘子三个(折合三十五两银)、麦一百硕(“硕”是当时的量词,类似斗、升之类)。粟五十硕。施舍上面的物品来请求写经,谨请炫和尚收下(这些物品)拿去变卖来充当写经的费用。(写经所用的)纸、墨、笔则自会提供。谨致,四月八日弟子康秀华。

      电视节目中讲,当时的写经手日子还是过得很富足。因为经专家们计算,施舍的这些物品,按当时的价格来算,相当于3000斤小麦。——猛然一听,还真是这样,抄一部佛经就得到这么多粮食,写经手的收入颇丰啊!

      不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如果认真考察一下:写这么一部经,到底要写多少字,写几天才能完成呢?如果这个报酬很高,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呢?于是就查了一下《大藏经》中的《大般若经》以及相关的介绍文章。这一查,还真是吓人一跳:原来这《大般若经》大有来头,要想抄写一部,决不是简单的事。

      《大般若经》为唐代玄奘大师翻译,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所记:玄奘曾由印度求得《大般若经》总二十万颂的梵本三部回国。因在长安事务烦多,而《般若》部帙巨大,需要在安静之地专心翻译。便请得朝廷许可,于显庆四年(659) 冬十月由长安移至坊州玉华宫寺,从翌年春正月一日开始翻译此经,直到龙朔三年(663)冬十月二十三日才翻译完成这部六百卷的巨著,按文字计算,这部佛经达480万余字。

      想当年玄奘大师译经,并非孤身一人,而是率一批弟子们一起译经,用现在的话说,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的。即使这样,还用了近四年的时光,可知此经规模巨大,卷帙浩繁。按相关资料的统计,全书达480万字。即使按我们现代的印刷排版,以现在流行的小十六开本排吧——随便从书架上找出一本,一页排了950字。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再排密一点,一页算1000字吧。那样,这部经典也要排成4800页了。我手头这部书厚度约1.5厘米,页码有480多页。以这样的规模,就要排成十本书。

      用手抄写的写经会怎样呢?隋唐时期抄经的纸是有定制的,按现存敦煌写经中一件宫廷写经为例,每张纸有47.4厘米,高26.2厘米。其中每张纸写字26-28行,每行17字。也就是说,一张纸可以抄476字。《大般若经》共600卷,则一卷大约8000字,需要17张纸才能抄完一卷,整部佛经则需要一万零两百张纸。古代经卷是把抄好的经文,一张一张粘接起来。根据内容,把这样一长段纸卷起来,称为“卷”。我们还是以现代人的算法来计算一下,一个人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小楷,一天能写多少字呢?当然还要考虑到抄经之前,总还是要先准备笔墨,古人可没有现在的墨汁,每次写字,都要先研墨的,研墨决不是一件省时的事情。另外,有时总免不了会抄错字。抄错之后,就需要修改。这也是费时间的。所以,把这些时间包括进去,大体我们按一个中等水平的人,每天抄写小楷正书大约可以写3000字吧。这个速度很快了,我自己是很难达到的。

      最近又看到电视上有专家介绍四库全书的抄写,据说为了保证抄写质量,规定抄写者一人每天只抄1000字。因为这是清朝的事情,大体都有记录,这个说法是有依据的。也许一个地方寺院抄经不会象清朝宫廷编纂四库全书那么正规和严格,那我们就折衷一下:按一人一天抄2000字计算。如果一个人从头到尾抄完这部《大般若经》的话,需要2400天,折算为六年七个月(当然还要保证抄经人不要生病,不要回家过年或去度假旅游)。也可以六个人同时抄写,那么也得花一年一个月零五天。再深入算下来,一个人平均每天可以有1.25斤小麦(注意,这是中国的“斤”,折算成625克)。这样的话,我很担心:那三千斤小麦恐怕还不够抄经手的基本生活。

      这样看来,当时的这点报酬,对于抄经手来说,实在是太低了,连勉强糊口都很成问题。电视节目讲抄经手“过得很富足”,显然是错误的。

      不过,我又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总是按现在这个商业社会的思想来考虑问题。却不知道古人是有信仰的。他们根本就不是为了钱而抄经的。通常在寺院中是有一些职业抄经手的,他们或者是虔诚的信众,或者就是寺院中的僧人。本来就不靠抄经糊口。抄写佛经,只不过是他们的功课而已。而且,寺院中抄经手不止一人,可能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同时抄,其中还有人担任校对,发现错误,就要改正。即使没有人送钱送物以求抄经,他们仍然会不停地抄写佛经,以供寺院佛事之用,或者用以赠送给信众学习佛教。

      当然,寺院是会供给他们的日常生活的,至少一日三餐是没有问题啦。那么,当有信众需要抄写一部佛经时,他们可以向寺院施舍一些钱或物,以表达他们的虔诚,至于这些钱物与抄经的成本是否相当,就不能仔细计算了,否则就成了商业交易,哪里还谈得上信仰呢!——这样看来,我这样斤斤计较,也还是缺少“佛性”呵。

      2

      供养内容的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记录当中还有“麦壹百硕、粟五十硕、粉肆斤”这句话,可见施主所施并不全是银器,还包括粮食。三种粮食价值大约是相等的,不然不必写得这么详细,实际上面粉贵于小米,小米贵于麦子今天也是正常的。可见当时西北地区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又可见当时麦粟与面粉的价差。

      供养之费并未全换成粮食,应是当时较为富足。 如果照“硕”就是斗或者升的概念,100硕小麦就是800斤或者80斤,小米则有400或者40斤。20斤麦子或者10斤小米换一斤面粉应也不差,所以硕为升的概念或更接近事实。这些粮食显然不太多,似为供养之名而设,非其实。则可见银器实为供养大端。按上述麦子换面粉比例,可见当时粮食加工费用颇高(这也不是歉年所为),如果这样,人民食不厌精,宁可花费二十斤麦子换一斤面粉者,银器加工费必甚奢,35两值六七十两银钱,甚至更多,则能换6000斤以上乃至万斤粮食。笔墨纸张另外提供,亦可见另有价值,一万多张的费用必不在少。

2024-03-09 17:14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于右任书论 想要写好书法就要没有任何禁忌
« 上一篇
草书只有慢下来 才能楷法精详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