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全国第三届老年书法展评审之我见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3-23阅读数:171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孙学辉

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书协副主席

 

历时5天的全国第三届老年书法作品展评审工作在海口圆满结束。此次展览共收到来稿13212件,和上一届老年展相比,投稿量明显增加,这充分说明在这一年龄段的作者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热爱。老年作者宝刀不老,精品力作迭出,五体兼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好多作品真的看不出是出自老年作者之手。经过层层评选,发现好多老年作者的作品仍有很多欠缺之处,也许是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不足,也许是长年累月的书写习惯难改,一部分作品仍然处于一种缺失传统、随意书写的状态,缺乏艺术的感染力。作品中自作诗文较少,抄录古诗文较多。书写内容不连贯,对草法不熟悉等问题比比皆是,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作品的质量。

 

作为此次展览行草书的评审委员之一,我参与了评选的整个过程。本届展览共收到行草书作品6390件,从投稿的数量上看,行草书仍是本届展览投稿数量最多的书体,这也说明老年作者对行草书的热爱,现就行草书评选中发现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草书草法的准确度不够

 

整个评选发现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年作者对草书草法的准确性掌握不够。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存在草法错误、支离破碎,甚至完全不对,有些简单的字也很难把笔画写到位,使字的本义发生改变,更有甚者,随意杜撰造字。在后期的作品审读过程中,看着这些老年作者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因为草法的原因没有通过,着实心痛。

 

二、对书写内容选择不够恰当

 

大部分老年作者都选择了古代诗文用于创作,也许是为了避免一些常见的古诗文,一部分作者选择了对自己来说比较生疏的诗词、文赋,这造成了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对文章的理解不够,其二是对字比较生疏,书写完成要借助字典查字。再加上版本不同,影响了书写的连贯性。有的释文和作品的内容严重不符,导致落选,也有一部分作者自作诗文,但质量不高,韵律不对。还有的作者选择几千字的文章,这本身就是对老年作者体力的考验,难免会出错,这些都影响了作品的质量。

 

三、形式感制作不巧妙

 

当今的书法展览追求作品的形式是必然的。一幅好的作品,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这自然受到评委的青睐,但故意制造形式,为形式而形式,就没有必要了。古代的书法精品都是书家自然书写的流露,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而非故弄虚玄。有的老年作者为了形式之美,在不该断句的地方断句,在不该留白的地方留白,严重影响了内容的连续性,阅读起来很不舒服。还有的老年作者随意粘贴,胡乱盖印,使作品眼花缭乱,没有主次之分。

 

四、对作品的创作不够严谨

 

全国性的展览对于作者而言是一次大的考验,充分的准备、严肃的态度,是创作成功的关键,这些往往被忽视,有些作者完成作品后忽略了对作品的复查、自审,犯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右录”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一些通假字的使用、繁简混用、落款的重复等,如果严谨一些,这些都能避免,从而更能使作品在角逐中胜出。

 

此次老年展虽有些许缺憾之处,但亮点亦多,除了行草书之外,其它书体也精彩纷呈。大字榜书、现代感十足的草书、精彩的小楷、古朴的汉隶、精到的篆书等等,都为这次老年书法展增辉添彩。从相对年轻的书家到98岁的老作者,从活跃在当代书坛的老年名家到新入展的老年新作者,无不是此次展览的最大看点。这是时隔十年后对老年作者的又一次检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衷心祝愿全国的老年书法作者不忘初心,心怀梦想,坚持传统,不断创新,勇攀书艺高峰。

 

(本文原刊于《书法报·书画天地》2023年第14期,特此鸣谢)

2024-03-23 16:10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好看的古风书法壁纸 拿走不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