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录跋尾》,欧阳修书,行书,金石考证汇编。成于北宋嘉祐八年。纸本,纵27·2厘米,横171·2厘米。凡五十八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百九十二字。《集古录跋尾》原十卷,现仅存文稿四纸,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
据《宋史》等古书记载,欧阳修以公职之便,广泛观览公私所藏的金石遗文,依此编写了《集古录》十卷。《集古录》收录了上千件金石器物,所收集器物,上自周穆王,下至隋唐五代,内容极为广泛。断简残编,掇拾异同,随得随录,不依时代编次。后来,这位大文豪的儿子欧阳继承父志,又续撰《集古录》二十卷。后来,北宋最著名的金石收藏家赵明诚与李清照,根据自己搜藏的三代彝器及汉唐石刻编撰了一部传世之作《金石录》,其体例就是仿照欧阳修的《集古录》。
《集古录跋尾》 通篇笔势险劲,敦厚中见凌厉,字体新丽,神采秀发。诚如东坡赞曰:笔势险劲,字体新丽,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这亦自然之事,本身编纂的是金石学,方竣字里行间自不免沾染些金石气息。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释文:右漢西嶽華山廟碑。文字尚完可讀。其述自漢以來云。高祖初興。改秦淫祀。太宗承循。各詔有司。其山川在諸侯者。以時祠之。孝武皇帝脩封禪之禮。巡省五岳。立宮其下。宮曰集靈宮。殿曰存僊殿。門曰望僊門。仲宗之世。使者持節。歲一禱而三祠。後不承前。至於亡新。寖用丘虛。孝武之元。事舉其中。禮從其省。但使二千石。歲時往祠。自是以來。百有餘年。所立碑石文字磨滅。延熹四年。弘農太守袁逢。脩廢起頓。易碑飾闕。會遷京兆尹。孫府君到。欽若嘉業。遵而成之。孫府君諱璆。其大略如此。其記漢祠四岳事見本末。其集靈宮。他書皆不見。惟見此碑。則余於集錄。可謂廣聞之益矣。治平元年。閏月十六日書。右漢楊君碑者。其名字皆已磨滅。惟其銘云。明明楊君。其姓尚可見爾。其官閥始卒。則粗可考云。孝順皇帝西巡。以椽史召見。帝嘉其忠臣之苗。器其璵璠之質。詔拜郎中。遷常山長史。換犍為府丞。非其好也。迺翻然輕舉。宰司累辟。應于司徒。州察茂才。遷鮦陽侯相。金城太守。南蠻蠢迪。王師出征。拜車騎將軍從事。軍還策勳。復以疾辭。後拜議郎。五官中郎將。沛相。年五十六。建寧元年五月癸丑。遘疾而卒。其終始頗可詳見。而獨其名字泯滅為可惜也。是故余嘗以謂君子之垂乎不朽者。顧其道如何尒。不託於事物而傳也。顏子窮臥陋巷。亦何施於事物耶。而名光後世。物莫堅於金石。盖有時而弊也。治平元年閏五月廿八日書。右陸文學傳。題云自傳。而曰名羽。字鴻漸。或云名鴻漸。字羽。未知孰是。然則豈其自傳也。茶載前史。自魏晉以來有之。而後世言茶者。必本鴻漸。蓋為茶著書。自羽始也。至今俚俗賣茶肆中。多置一甆偶人。云是陸鴻漸。至飲茶客稀。則以茶沃此偶人。祝其利市。其以茶自名久已。而此傳載羽所著書頗多。云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吳興歷官記三卷。湖州刺史記一卷。茶經三卷。占夢三卷。豈止茶經而已也。然佗書皆不傳。獨茶經著於世尒。右平泉山居草木記。李德裕撰。余嘗讀鬼谷子書。見其馳說諸侯之國。常視其人賢愚材性。剛柔緩急。而因其好惡喜懼憂樂而捭闔之。陽開陰閇。變化無窮。顧天下諸侯。無不在其術中者。惟不見其所好者。不可得而說也。以此知君子宜慎其所好。泊然無欲。而禍福不能動。利害不能誘。此鬼谷之術。所不能為者也。是聖賢之所難也。
题跋:拖尾: 右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跋尾四。崇宁五年(1106年)仲春重装。十五日德父题记。时在鸿胪直舍。; 拖尾: 后十年于归来堂再阅。实政和丙(原为甲字旁改丙字)申(1116年)六月晦。(印记:赵明诚印章、赵氏藏书之印); 拖尾: 戊戌(1118年)仲冬廿六夜。再观。; 拖尾: 壬寅(1122年)岁除日。于东莱郡宴堂重观旧题。不觉怅然。时年四十有三矣。; 拖尾: 芾多识前辈。唯不识公。临纸想其风釆。丙戌(1106年)八月旦。谨题。; 拖尾: 欧阳文忠公集古所录。盖千卷也。顷尝见其曾孙当世家。尚二百本。但跋尾及一二名公题字。其石刻谓离乱后逸之尔。今观此四纸。自赵德父来。则在崇宁间。已散落也。不然。岂其藁耶。以校文集所载。多讹舛脱略。是当为正。而杨君碑。文集则无。惟中宗作仲宗。建武之元作孝武。恐却乃笔误也。然德父平生自编金石录。亦二千卷。又倍于文忠公。今复安在。公所谓君子之垂不朽。不托于事物而传者。真知言哉。三复叹息。淳熙九年(1182年)重五日。颖川韩元吉书。; 拖尾: 集古跋尾。以真迹校印本。有不同者。韩公论之详矣。然平泉草木记跋后。印本尚有六七十字。深诮文饶处富贵。招权利。而好奇贪得。以取祸败。语尤警切。足为世戒。且其文势亦必至此。乃有归宿。又鬼谷之术。所不能为者之下。印本亦无也字。凡此疑皆当以印本为正云。十二年(1185年)四月既望。朱熹记。; 拖尾: 华山碑仲宗字。洪丞相隶释辨之。乃石刻本文。假借用字。非欧公笔误也。; 拖尾: 此卷有米襄阳题。尤可宝玩。杨统碑跋。叹其名之磨灭。盖公偶未攷尔。统以建宁元年三月癸丑卒。而跋以为五月。当由笔误。淳熙十五年(1188年)季冬廿三日。锡山尤袤观。; 拖尾: 迈前此多见集古诸跋。已书于顺伯所藏序录中。晦庵引隶释所辨仲宗假借字是也。延之以为此卷有米襄阳题。尤可宝玩。切以为未然。以六一翁翰墨论议。其当珤翫。正不待米老也。庆元元年(1195年)十二月廿一日。洪迈书。(印记:鄱阳洪迈); 拖尾: 前辈谓宋为小三代。观斯卷令人起敬起慕。方从义拜识。(印记:方壸书印); 拖尾: 此卷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跋尾四。首汉西岳华山碑。次汉杨公碑。次平泉草木记。次陆文学传。皆公亲书也。又有米南宫赵德父韩元吉朱文公尤延之洪容斋诸公题识。诚宝翫也。流传好事多矣。今归秋官(秋官下缺三字)。而俨得拜观。不能释手。谨识。永乐十年(1412年)夏五月四日。豫章后学胡俨识。(印记:胡俨若思、国子祭酒、颐庵); 拖尾: 宋朝名儒巨公多矣。而好古博雅。无如欧阳公焉。吾于集古一录见之。昔司马迁作史记。先儒以为博雅不足。至欧公修五代史。后世无得而议之。信非博雅之足不能也。虽然。前代金石遗文。向无此录。历年至今。其不泯灭者鲜矣。今也得公是录。而永传于世。盖博雅之中。而又有忠厚之意寓焉。公没之后。世之名儒。慕公为人。于公之遗文。又能存之而不泯。即为善获报之理也。然(原本涂去)。四段跋尾。与印本同异。及所言详略。诸贤已论之矣。兹不复赘。天顺二年(1458年)岁次戊寅。秋七月望后二日。后学南阳李贤书。(印记:浣斋、制外安内、濯旧来新)
钤印:
收传印:鉴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宣和(重一。鸟文葫芦印),王厚之章,王氏合章(跨页骑缝印二组。又有仅存半印者二方),黄氏石翁,清,权,方壸书印(一重印钤于拖尾题跋),斗壹(连珠印),荆国□□(半印),平阳刘氏书画(重一),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孙氏(重三。二为半印),河北棠村(重七),安定,梁清标印,蕉林,蕉林梁氏书画之印,苍岩子,苍岩(重二),蕉林居士,蕉林书屋,冶溪渔隐,臣阮元私印(重一),陆堇庭氏审定名迹,(跨页骑缝五半印。印文不可辨),(拖尾朱熹题跋处半印一不可辨),(卷尾处一印模糊不可辨); 作者印记:修;
2023-09-18 21:50
本文来源:两宋 - -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释文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3398.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