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主页 - 关键字:刻石

刻石

  •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

    24

    2024.10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石鼓文 shí gǔ wén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十枚,高约二尺,径约三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

    标签: 刻石 文字 石鼓文 外形 得名

  • 书法为一代名家 张逸..

    16

    2024.10

    书法为一代名家 张逸田刻石为《橅古斋法帖》(图文)

    陈璚(1827-1906),字鹿笙,又作六笙、鹿生,号澹园,晚称老鹿,室名随所遇斋。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廪贡。同治四年(1865)以军功简任浙江杭嘉湖道。以牾触上官左迁,累知处州、台州、嘉兴、杭州等府,擢湖南岳常澧道,署衡永郴桂道,转任长宝盐法道,升湖南按察使,历山西、四川按察使。官至四川布政使.....

    标签: 一代 书法 刻石 名家 图文 张逸田 橅古斋法帖

  • 石鼓文泰山刻石 泰山..

    01

    2024.02

    石鼓文泰山刻石 泰山最早的刻石

    大家都知道甲骨文刻在兽骨龟甲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人为了把一些重要的文字能够流传下来,可谓想尽了办法,今天我们看看刻在石鼓。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

    标签: 刻石 最早 泰山刻石 石鼓文 泰山

  • 学习石门颂的基本路径..

    25

    2024.01

    学习石门颂的基本路径是怎样的 石门颂中国书法最高境界的刻石

    首先是技术层面,《石门颂》大多裹锋行笔(就是笔锋聚拢在一起行笔,笔画较细,与铺毫相对而言),铺毫程度较小,故而在运笔的过程中并不是很容易一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我们在学习《石门颂》之前,最好有一到两个月的铁线篆训练,以增强控笔能力和对大的结构的把控能力。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ldquo.....

    标签: 中国 书法 刻石 基本 境界 学习 怎样 最高 石门颂 路径

  • 小篆与秦刻石艺术..

    27

    2023.08

    小篆与秦刻石艺术

    小篆与秦刻石艺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有利于统治,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采纳了李斯提出的统一全国文字的建议,在文字上进行了改革。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书同文字”。秦代文字改革以沿袭了两周古文字的“金文”、“籀文”(大篆) 为基础,对先秦各地域的异形文字、繁体字进行整顿,“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提出统.....

    标签: 刻石 艺术

  • 李斯 嶧山刻石(阴) ..

    06

    2023.08

    李斯 嶧山刻石(阴) 高清图

    嶧山刻石(阴)秦 李斯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纸本未知未知164x71厘米《峄山碑》是秦代小篆的典型代表,于秦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率群臣东巡登峄山时,传由丞相李斯所书,其内容是歌颂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峄山碑》还有《峄山刻石》《秦始皇登峄山纪功刻石》等别称,碑石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如今所能见.....

    标签: 刻石 李斯 高清 嶧山

  • 云峰诸山刻石

    21

    2023.08

    云峰诸山刻石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魏碑大种有三, 一日龙门造像,一曰云峰石刻,一曰冈山、铁山摩崖。”《云峰诸山刻石》系指分布在山东掖县的云峰山、太基山、平度市的天柱山和青州市的百峰山的石刻文字。据近年来的调查整理,云峰诸山刻石概数如下:云峰山23种,太基山17种,天柱山7种,百峰山5种。除云峰山《重登云峰山记》,太.....

    标签: 刻石 云峰

  • 治河刻石释文

    19

    2023.02

    治河刻石释文

    治河刻石,西汉甘露5年(前49)治河刻石, 甘露五年二月(是年二月改号黄龙),公元前49年。隶书,纵64厘米,横33厘米。此砖为典型的西汉隶书风貌,无论笔法还是字形,尚没有高度成熟的波笔标志,字形大小不一,笔法以篆意为统摄,刻工粗率,风格自然纯朴。治河刻石释文:甘露五年二月十二日,治河。都五在贡□□,右师江洛.....

    标签: 刻石 释文 治河刻石

  • 扬量买山刻石铭文..

    12

    2023.07

    扬量买山刻石铭文

    西汉扬量买山刻石,墨拓整纸本,已裱立轴。本幅纵119cm,横51.5cm,其中有拓墨处约43cm见方,上下余纸则为清人徐同柏于道光壬辰年(1832年)题写的释文及跋语。铭文隶书5行共27字:“地节二年十月,巴州民扬量买山,直钱千百。作业守,子孙永保其毋替。”因多漫漶,故依徐释。石刻于西汉宣帝刘询地节二年(前68年),清代在.....

    标签: 刻石 铭文

  • 李斯《琅琊台刻石》..

    16

    2023.08

    李斯《琅琊台刻石》

    琅琊台刻石高129厘米,宽76.5厘米,厚37厘米。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所到之处多立石刻碑,以宣扬他的统一业绩。李斯为之书《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和《峄山刻石》。刻石为标准体,孙过庭《书谱》说“篆尚婉而通”。李斯被人们视为“小篆极则”。王澍评其书法“笔法敦古,于简易中正有浑朴之气,不许人.....

    标签: 刻石 李斯

  • 甘泉山刻石

    10

    2023.01

    甘泉山刻石

    甘泉山刻石,西汉元凤(前80-前75)。刻石年代,赵之谦依其所藏之精拓本尚存“元凤”二字定作元凤,缪荃孙、徐森玉附历王胥卒之五凤四年后石原在江苏,清嘉庆十一年阮元访得,现在江都县中学。《甘泉山刻石》,又称《广陵王中殿石题字》。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阮元得于江苏江都甘泉山惠照寺阶下,现存江都县中学。篆隶之.....

    标签: 刻石 甘泉山

  • 居摄两坟坛刻石..

    12

    2023.05

    居摄两坟坛刻石

    清以前发现的西汉石刻甚少,据宋尤袤《砚北杂记》说:“闻自新莽恶称汉德,凡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仍严其禁。”赵明诚《金石录》仅著录《居摄两坟坛》、《五凤刻石》两种。今藏于曲阜孔庙的《居摄两坟坛刻石》篆书弥为珍贵。 清方朔评此刻书法“篆法古婉曲折,笔画多寡随势为之,不拘于纵横方格也。相其手笔,在汉篆中超出《嵩.....

    标签: 刻石 坟坛

  • 刘平国刻石

    15

    2023.11

    刘平国刻石

    此刻全称《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又名《刘平国治路颂》、《刘平国治关亭诵》、《龟兹刻石》等。8行,《刘平国刻石》是刊刻于东汉永寿四年(158年)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龟兹刻石”“汉乌垒摩崖石刻”“刘平国将军治关城诵刻石”“乌垒碑”“刘平国将军功德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

    标签: 刘平 刻石

  • 群臣上寿刻石

    02

    2023.05

    群臣上寿刻石

    《群臣上醻刻石》是刊刻于西汉时期(有争议)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群臣上寿刻石”“汉朱山群臣上酬石刻”“朱山刻石”“朱山石刻”“猪山石刻”“永年猪山摩崖”“娄山刻石”等,无撰书人姓名,属篆书书法作品,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永合会镇吴庄村北的朱山。《群臣上醻刻石》为长条状摩崖石刻,长1.5米,宽0.52米,.....

    标签: 刻石

  • 公乘得守丘刻石..

    13

    2023.11

    公乘得守丘刻石

    《公乘得守丘刻石》是刊刻于战国时期的一方刻石,又称“监囿守丘刻石”“守丘刻石”“河光刻石”“战国中山刻石”,无撰书人姓名,属篆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公乘得守丘刻石》是一块天然的河光石,属碣类,长90厘米,宽50厘米,厚40厘米,刻字2行,共19字(一说20字),主要记录了监管园陵的官员对后人的告示.....

    标签: 刻石

  • 清原石拓《西汉居摄两..

    02

    2023.03

    清原石拓《西汉居摄两坟坛刻石》

    清原石拓《西汉居摄两坟坛刻石》,赵明诚《金石录》有载,原石今在山东曲阜孔庙,刻石为二块,分别释作:"祝其卿坟坛居摄二年二月造"、"上谷府卿坟坛居摄二年二月造"。文字刻在石深坎,不易拓,拓精者更不多见。此为清代原石旧拓,拓字清晰,属难得之精拓本。此刻近坊间拓片流通不为多见。拓本裱本一册二石完整。尺寸:30......

    标签: 刻石 原石 坟坛 西汉

  • 莱子侯刻石拓片..

    10

    2023.05

    莱子侯刻石拓片

    又称《莱子侯封田刻石》、《莱子侯封冢记》、《天凤刻石》、《莱子侯赡族戒石》。新莽天凤三年(16)刻,隶书,纵48厘米,横70.4厘米。存山东邹县孟庙。七行,每行有直界,行五字,共三十五字。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膝县孝廉颜逢甲,偕友人孙生容,王辅中游邹县城南卧虎山前偶得之。《莱子侯刻石》拓片.....

    标签: 刻石 拓片 莱子侯刻石

  • 西岳神符刻石 汉刻..

    25

    2023.01

    西岳神符刻石 汉刻

    西岳神符刻石,汉刻。隶书。拓片高27cm,宽35cm,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金石组。...

    标签: 刻石 西岳 神符

  • 峄山刻石

    27

    2023.11

    峄山刻石

    ...

    标签: 刻石 峄山

  • 云峰山刻石

    29

    2023.11

    云峰山刻石

    《论经书诗》北魏正书摩崖刻石群。永平中郑道昭尝登云峰山、天柱山、大基山等名山大川游览唱酬,足迹所至,辄书碑题诗于崖石上,其书闲雅简淡,浑穆而有篆隶遗韵,为北魏著名碑刻。 然因椎拓不易,流传较少。自南宋赵明诚访昨《郑羲上碑》,著之《金石录》后, 渐为世人称道, 清代金石、书法家多此冥心搜索,意发现郑氏父.....

    标签: 刻石 云峰山

  • 居摄两坟坛刻石..

    03

    2023.11

    居摄两坟坛刻石

    清以前发现的西汉石刻甚少,据宋尤袤《砚北杂记》说:“闻自新莽恶称汉德,凡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仍严其禁。”赵明诚《金石录》仅著录《居摄两坟坛》、《五凤刻石》两种。今藏于曲阜孔庙的《居摄两坟坛刻石》篆书弥为珍贵。 清方朔评此刻书法“篆法古婉曲折,笔画多寡随势为之,不拘于纵横方格也。相其手笔,在.....

    标签: 刻石 坟坛

  • 莱子侯刻石

    25

    2023.11

    莱子侯刻石

    新莽天凤三年(15年)二月刻。现存邹县孟庙。又称《莱子侯封田刻石》、《莱子侯封冢记》、《天凤刻石》、《莱子侯赡族戒石》。七行,每行有直界,行五字,共三十五字。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膝县孝廉颜逢甲,偕友人孙生容,王辅中游邹县城南卧虎山前偶得之。此石书法古拙奇瑰,气势开张,丰筋力满,趣味横生,熔篆籀之意.....

    标签: 刻石 莱子侯刻石

  • 刘平国刻石

    27

    2023.11

    刘平国刻石

    此刻全称《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又名《刘平国治路颂》、《刘平国治关亭诵》、《龟兹刻石》等。8行,105字。在新疆拜城县东北150公里黑英山乡博扎克拉格沟沟口一巨型山岩壁间。汉永寿四年八月刻(永寿凡三年,次年六月改元“延熹”),隶书摩崖,记的西域都护府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带着6名秦人(汉人)和羌人筑关修.....

    标签: 刻石 刘平

  • 五凤刻石

    24

    2023.11

    五凤刻石

    又名鲁孝王刻石。公元前56年(鲁孝王三十四年,即五凤二年)刻,此石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重修曲阜孔庙时,得自鲁灵光殿基西南三十步之太子钓鱼池。当时工匠取石维修孔庙,提领修庙的开州刺史高德裔随即移石入孔庙,现存孔庙东庑。刻石长71.5厘米,左高38厘米,右高40厘米,厚43厘米,石灰岩质。共十三字,曰:“五凤二.....

    标签: 刻石 五凤刻石

  • 泰山刻石

    05

    2023.11

    泰山刻石

    释文: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 释文: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秦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

    标签: 刻石 泰山刻石

  • 群臣上寿刻石

    06

    2023.11

    群臣上寿刻石

    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刻。原石为清道光年间杨兆璜在当时的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西60里娄山访得,故又名“赵娄山刻石”。汉代篆书已变秦小篆长方为方形,其书法古拙自然,字划丰满。清陆增祥以为“以笔势审之,似与秦篆差异,丙寅二字,转笔方折,全是隶意。”专家一般认为此石是.....

    标签: 刻石

  • 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

    27

    2023.11

    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

    《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东汉明常永平九年(66)立,在陕西汉中市褒城镇北古石门以南崖壁上。此石俗称“大开道”和“开道碑”。东汉永平六年(63)汉中太守钜鹿鄐 君奉诏受广汉蜀郡巴郡刑徒2690人修建栈道,历时三年开通。《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与《石门颂》、《陠阁颂》、《西狭颂》并为汉代著名摩崖.....

    标签: 刻石

溯古通今书法作品展

溯古通今书法作品展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