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隶书是很容易学习和掌握的,它要比楷书和草书学习起来更快,如果从笔法上来讲,这个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隶书在字形上没有过多的法度,只要把几个笔法掌握好就很容易学习。但是,隶书在创作中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现代书法展厅效果的需要,如果写成单一书体的风格,想要入展是非常困难的。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上图中的隶书作品是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的一幅入展作品,从整体上来看,这幅作品写出了汉隶的风骨与气象,笔法多样,字形、章法安排布局得当,甚至达到了美观之功,用墨自然而然,作品中采用多种汉隶风格杂揉的方法,个性鲜明,不失为一幅佳作。该作为什么能入选全国书法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作品有出处,并且作者能对所学融会贯通,形成了个性书风。从作品中可以看出,该作主要融合了《好大王》、《张迁碑》以及今人的某些书风,很多字中都引入了《好大王》的书写方法,但他并没有单纯地用此一法,而是有机地把所学风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难能可贵之处,如此以来,使得作品显得自然而然,又不乏个性特点。
二是用笔简洁,并且对前人笔法进行巧妙改造。凡临摹过《好大王》字帖的人都知道,此碑用笔为秀籀笔法,点画深厚肃穆,给人以沉静之感,这些气象都是得益于它的用笔所致。有人认为,字形的变化是由用笔的变化而改变的,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入展作品一改《好大王》用笔沉雄恣肆的特点,而是多处提,又多处按,中侧兼用,如此以来,作品就显得轻重相宜。
三是章法适当,以茂密与疏松赢得艺术性。作为展厅效果,尤其是一些大尺幅的作品在创作时,特别要注意空间的安排,要么是像大字作品那样,有视觉冲击力,要么就是以空间争取冲击力,评委有时在评选多字作品时,并不一定把眼光会集中于某几个字上,而是放在了艺术性的表现上,尤其是对空间的有效处理上,试想一下,如果全是茂密,人家一看上去就感觉很烦,但在密中有疏,情况又会不一样了,评委一定会觉得作者是懂艺术空间的安排的。该作品虽然在正文中显得茂密,但在落款时上下方的空间却处理得当,使憋了一大口气,在此时有所放松的感觉,这不是符合人体力学的观点吗?
四是用墨合理。当代书法评判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用墨,纵使你写得再好,但用墨不好,同样是不会被评委看中的。有些书家经常是写一笔蘸一笔墨,这除了习惯不好外,还有一个就是不会用墨。用墨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有自然而然的感觉。就像是书法作品的最高境界一样,不能刻意,不能刻板,而是从自然到散淡,从有意到巧拙,就像是大巧若拙般的境界,让人看不出来是如何巧妙的。该作品用墨时,并没有蘸一笔写一笔,而是随着墨由湿到干,依次用墨,显得自然巧妙。
十二届全国书法展以后,有些专家认为,此届隶书展的作品最弱,可能是专家们发现了当代隶书所存在的问题以后才有此言的,我想这个说法一定是针对隶书的用笔而言的,换句话说,当代隶书创作上只重形,而忽视用笔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知道,隶书是一种很古老的书体,它在用笔上的笔法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隶书中的绞转笔法并没有“流失”,这可能是隶书用笔的最为可贵之处,然而,当代隶书创作时,往往顾及了其形,而忽略了根本的用笔方法,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正如有人所说,隶书是最容易学习和掌握的书体,如果从字形上来说,它并不像是唐楷那样的严格法度,写不像就是不行,而隶书即使有所变形,也是能说得过去的,因为这个,可能有人就说隶书容易学吧。还是再说一下笔法的问题。隶书演变出了后面的几种书体,可以说隶书就是一个母体,随着演变的进行,到了草书有绞转而缺转折,楷书有提按而无绞转,笔法不断“流失”,从这个角度看隶书,其实它并不是那么容易学的。
2024-03-09 14:16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获奖作品比一般作品多了些什么 它们凭什么获奖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5602.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