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东坡书加李白诗 仙气飘飘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3-12阅读数:179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李太白仙诗卷》这幅不朽的书法精品诞生于公元1093年。《东坡题跋》中载有此卷的创作由来:“余顷在京师,有道人相访,风骨甚异,语论不凡。自云:‘常与物外诸公往还。’口诵此二篇,云:‘东华上清监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然此二诗未见于《李太白集》,是否伪作,不得而知。但东坡显然确信无疑,并欣然提笔,留下了这卷传世佳作。90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翻开这卷作品时,仍禁不住为其精湛的技艺、飞扬的神采所撼动。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苏东坡豪旷沉雄的抒情性格表现在书法上具有三个特征:其特征之一是以浑化之笔营造浑厚之境。

      纵观《李太白仙诗卷》,其书境如“大江东去”之开阔,其线条有“羽扇纶巾”之从容,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大丈夫之气,有一种内在的阳刚之美。而这种恢宏浑厚的气势正是源自于东坡内在久蕴深感的情思:既有经世济民的抱负,又有命运多舛的感概,更有继屈、贾以来士人的历史忧患感。这种种痛苦既深于情,又不能说出,只好寄托于笔端了。

      这一切转化在书法上则是藏巧于拙,含蓄深厚,淳古遒劲,显示出邈远深厚的艺术境界。后人对此评价极高,元赵孟说:“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明代王世贞誉其书“匀稳妍妙,风神在披拂间”。他的弟子黄庭坚更是推崇备至:“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以天然去雕饰的笔法来表达心中的情致,造成一种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的意味,这是东坡抒情性格的又一特征。

      东坡曾告诉他的二郎侄苏适写书的秘诀:“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在自然之中见至味,这是东坡一贯追求的目标。

      《李太白仙诗卷》这幅作品抒情故然直率,但并不粗率,它以细腻入微的技巧和跌宕多变的节奏,再现了东坡当时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清王文治有论书绝句赞美东坡的书法道:“坡翁奇气本超伦,挥洒纵横欲绝尘。直到晚年师北海,更于平淡见天真。”

      在创作中,东坡则追求一种“心忘其手手忘笔,笔自落纸非我使”的境界。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要求书法艺术纯粹以书家自己的情感为归依,反对任何来自其他方面的束缚。这在中国书法史上当属石破天惊之论。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东坡的抒情性格是要“书尽人意”的。因此,在他的笔下只要是“意之欲至”,则“书之必达”。同时,东坡还认为“书”比之“诗”在特定的条件下不但能尽意,而且能尽情。

      东坡曾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他这种观念,既是基于其文艺本质论,又指出艺术各有相宜处。当人的主体情性有“诗不能尽”之时,转而用书画来表现,使之情尽。

      你看,《李太白仙诗卷》中楷书、行书、草书之笔意互而相用,看似矛盾而又没有隔涩感。这就是东坡抒情性格的特征之三。

      苏东坡的书法是一种表现主体情性襟抱的艺术形式。

      在东坡的心中,可以通过书法语言来反映人生遭际、社会盛衰和历史浮沉。书法不应一味沉溺于细软缠绵的线条之中,它像诗词文章、音乐绘画一样,可以有“水光潋滟”的清丽,也可以有“金戈铁马”的豪壮,更可以有“千骑卷平岗”的气势。可见东坡于书,旨在呼应自己为书法拓境,为书法注入强烈的主观生命意识,以突出表现他豪旷沉雄的抒情性格。

2024-03-12 21:23

标签: 东坡 李白 飘飘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好看的古风书法壁纸 拿走不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