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字内容的选择
草书创作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就是要选择一篇书写内容,这是中国书法的特点所决定的。所选的文字内容,并没有什么明确规定,一般是随意的,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或选古人诗词,或选一段精彩的文章,或选对语、吉祥语,或者抄录自己的旧作诗词等等都是可以的。
另外一种文字内容是即兴的。如用草书写书信、写文章、写诗词。这一种创作是文章内容的创作和书法艺术的创作同步进行的,一般不存在重新考虑书法中的意境节奏等问题,而是随着文情的发展,草书的情绪节奏也在合拍地进行着草书的笔法、墨法、构图等技法会下意识地表现出来,古人很多的草书作品都是这样产生的。如王羲之的很多草书信札.王献之的《鸭头丸帖》、怀素的《苦笋帖》都是这样的作品。当然由于这些作品和文章都是天衣无缝的结合,并不存在要考虑什么书法创作的基调问题。
王献之的《鸭头丸帖》
选择性的书写则不大相同了。有时不是自己的文字内容,所以在书写时,选择的内容会对作者的书写情绪有一定影响。即使不考虑文字内容,只从文字的形式上着眼,诗词文句的顺口与否,句读的多少,平仄的强弱,也会对书写的行笔节奏产生影响。很难想象如果是没有任何内容的诸多单字杂乱地凑在一起;想写一张气韵连 贯的草书,这些没有内容的单字将会对草书的气韵产生什么样的阻碍。
另外,在选择书写的文字内容时,还可以看出书写者的思想感情、文化素养和个人意趣。选择得好则会使书文并茂。观赏者不光能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美,也会因书写内容而动情,使观赏在一个良好的欣赏氛围内去品味书作。相反,如果书写的是一篇凡俗的内容,即使是一篇成功的草书作品,也会使观赏者倒胃口的。
不过这里应当明确指出的是书写的文字内容和草书艺术的内容并不是一回事。书写的文字内容是文学创作的范畴,而书法作品的艺术内容是审美的范畴,绝不可混同来看。近年来这一问题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此亦不赘言了,书写的文字内容和艺术内容虽不相同,但又确实对作品的艺术内容有所影响,因为它影响着作者的创作情绪,从而影响作品的节奏韵律,这方面在草书创作中特别明显。在古人的佳作中也常有表现。如王羲之的《丧乱帖》、张旭的《肚痛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特别是孙过庭的《书谱》,前后的节奏韵律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孙氏写到动情处,节奏用笔的沉郁铿锵,都是很好的证明。
但是这种影响是有限的,因为书法家书写是受平时书写习惯和审美习惯制约的,所以书写内容对作者书法的影响,只会使作者在自己的书风范围内产生不同的变化,绝不会跳出自己的书风范围。假如就是让颜真卿去书写《兰亭序》,他也不会写得像王羲之那样典雅飘逸,最多不过是写的在他书风内比较飘逸罢了。因此我们说草书创作在选择文字内容时,只要合乎自己的审美习惯,与自己的感情没有抵触,文字的句读长短读起来上口,也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能选择自己特别喜爱的诗作,读起来使自己的情绪有所提高,那样将对草书创作带来很多好处,是再好不过的了。不过,一般对内容的选择还是要以文字的具体形式为考虑重点。文字内容中是不是重复的字太多,或者繁简搭配不当,以及连续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或下拖笔划太多等使章法很难安排,这样的文字内容即使再好,作者再喜欢,有时也只好割爱了。
(二)创作情绪和两种创作途径
草书的创作是以情绪为主导的,情绪制约着节奏气韵,节奏气韵是用笔构图等技法能不能正常发挥的关键所在。所以对草书创作者来说,什么样的情绪将产生在作者艺术风格之内的什么样式的作品。从我们在上面所举的孙过庭<书谱)就可以看出,前后因情绪不同,作品的风貌也不同。前半部畅达,后半部沉郁的原因,就是情绪的变化所造成的。我们说书法的载情性在草书中表现得最为强烈,就是指作者创作时,笔墨线条,一方面记录着作者一贯的审美观念和书写水平 ,另一方面又准确地记录着作者创作时的情绪。所以学习草书创作的人在创作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要知道在创作时怎样顺应自己的情绪。
草书创作的具体情绪,虽然是千变万化,但从大的方面去看,则是由动和静二种作为代表的。激动的情绪大起大落,节奏强烈,或者放荡不羁,或者沉郁难行。平静的情绪,则凝神屏气,节奏舒缓,或者安详平稳,或者流畅轻松.这两种典型的情绪,虽说在几种草书种类中都有表现,但在表现中常常是小草,章草更适合于以静为主,大草则以动为主。在同一种类的草 书中,动静的情绪不同,也会影响作品的风格效果。不过书写的情绪并不是造出来的,更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书写时的自然心情,这种心情将会在书写时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影响着作品的创作。有过创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有时想写好一张作品,却常常写不好,相反无意而自然地书写,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好作品,这正是情绪的自然与否造成的。那么影响这种情绪的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说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作品内容对情绪的影响以外,孙过庭在书谱)冲细致地讲明了影响创作情绪的种种因素,他用“五合”、“五乖”来解释。所谓:“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速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他从心情,作书动机,天气,纸墨等多方面来谈影响创作情绪的因素,最后他认为“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强调了作书时情绪好坏是第一性的。 当然,如果以上好的因素都具备,那将是“五合交臻,神融笔畅”,达到理想的创作境地。
情绪既然对创作这么重要,那么创作前是应当创造出合乎自己理想的创作氛围,像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文句,借用文学的因素使创作情绪和自己性格合拍。与之相联系的,纸墨笔的因素不用说是相当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纸、墨、笔。另外古人的一些做法对学习草书创作的人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失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蔡邕《笔论》)。“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然后作字”(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还有像张旭、怀素创作以前饮酒作乐,而后大呼狂走,挥笔书写的记载。虽然我们不可机械地去学习古人的这些做法,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作前的安定情绪或培养情绪是很重要的。所以现代很多人创作以前常是听听音乐,看看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或者读一读帖 ,使自己的情绪进入一种艺术的创作氛围中,然后再落笔书写。
在创作中无论是什么样的情感,都有两种创作的途径一种是创作前对作品的用笔、结构、章法节奏进行一番精心的设计安排。像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另一种是偶然的,事先并不对以上诸要点进行安排,提笔即书,也偶出佳品。像张旭醉酒后书写,“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和怀素的“醉来信手二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都是这种创作。
这两种创作,都有佳作传世.像智永的《千字文》,一遍又一遍地书写,竟写了八百本。而二王的信札,张旭、怀素的狂草,却是随手书写的。在我们平时创作中这种情况也是交替出现的。有时精心构思一张作品 可能要写上几十篇,才会出现符合自己意愿的作品。有时不经心地随手涂也可能会出现满意的作品。但这两种情况都是有副作用的。精心构思的作品,要写出相当多的不满意的作品,而随手徐写的也并非张张都是佳作。
细想一下便会清楚。 实则这两种创作途径,不过是殊途同归罢了,凡具有创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在草书创作中,无论你创作前怎样地精心安排,十遍百遍地去书写,其中成功的一张一定是心手相忘的自然书写的作品。在书写这张作品的时候,你一定不会去考虑哪里是多粗,哪个字是长或短了,同样随意的一次挥洒,就连张旭、怀素在内,也无一不是平时对各种字形线条作过刻苦训练的。所谓一次性地挥洒,只不过是以往刻苦练习的自然流露而已.如果没有经过平时的刻苦练习,就是再狂放,再喝酒,也不可能写出惊人的佳作。怀素的“书蕉”,写穿漆盘,张旭每日嗜书成癖,不都说明了在他们书写那些随意的神品后面有着惊人的刻苦练习功夫吗?从这两种创作途径殊途同归的道理,我们可以理解到草书创作的功夫是必要的,平时要多进行思考和练习,但在书写的一瞬间,一定 要做到心手两忘,不能仅留意于点划线条结体等诸多细节问题而应把注意力放到情绪节奏和笔墨的韵律上,这是因为草书作品是一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这个整体又是由很多局部组成的,如果创作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那么很可能那一点会精彩 ,但注意力的排斥作用,就会使你对其它部分照顾不到而出现偏颇,破坏了作品的整体协调。所以在草书创作时,要抓住作品的灵魂一韵律节奏,随着韵律的自然发展,笔墨、构图等平时经过刻苦练习的诸多局部技法,就会下意识地自然流露出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会出现好作品。
另外,在注意刻苦练习和书写的同时,也一定要了解书论中常提到的“熟”和“生”的问题,不可出现书法创作中最忌讳的“熟”、“俗”二字。作品中有无这两字,是工匠和艺术家的分界线。在临习时一般要求是从“生手”到“熟手”;对纸张、笔性、墨性、线条、构图的理解等方面,在练习中要求由不熟练到熟练;由熟悉一种到熟悉多种、各种,这就是所说的要由生到熟的意思.但是作为“熟手”以后,在书写中未免会出现习惯性的一种面 目的书写,这就是创作中常说的程式化了,每张作品只是熟练地机械地技巧性制作,成为“熟”作,必然不能有新的意味出现,从而违背了草书艺术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宗旨,走入了“俗”的绝境。所以在创作中又必须强调“生”。但这里的“生”和对笔性、纸性墨性的掌握所要求的“熟”并不矛盾。这里的“生”指的是每幅作品在书写时感情、感觉、节奏、意念的“生”。也就是说每张作品都应是全新的面目,应当记录着自己的“情性”和“哀乐",绝不可成为工匠式的麻木的制作。
再者,影响创作水平最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审美观念,在草书创作中具体表现为从前人的创作中吸收的是什么营养,以什么样的基调面目来表现自己的“情性”审美观念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和创作的具体要求关系不大,实则这是作品水准高低关键所在。因为它就是作品格调的高低问题。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是有道理的。作品中所流露的,是作者的学识修养、审美见地。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草书创作水平单靠练字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要从字外求字。在修养和个人的审美观上去修行。草书是世间万物的抽象体,必须要到书外的世间万物中去吸收营养,来提高作品的艺术含量。
2023-06-16 15:45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在书法中影响草书创作的因素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4856.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