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唐代隶书的书法特点 隶融楷意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3阅读数:150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一提到隶书,我们一般马上联想到的就是汉隶,准确的说是东汉隶书,比如《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等等。这些经典的碑刻,构成了隶书世界的灿烂世界,甚至有人把隶书直接就叫做汉隶,认为汉隶即隶书最辉煌的代表。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即汉字发展史和书法发展史的交叠性。一般我们说汉代是隶书发展的成熟期,是从汉字发展史的角度来说的,即在汉字的宏观演变过程中,东汉碑刻体现了隶书字形的成熟,已经完全脱离了篆书的形态。

      但是,如果从艺术角度来说,这样说未必合适,因为艺术的标准并不是实用的标准。我们当今书法审美的一些混乱现象,一些自相矛盾的说法,恰恰就是因为汉字史的角度和书法史的角度重叠了,二者公用同样的词汇。比如表示汉字的形态的隶书和表示书法一种艺术形态的隶书并不是一个概念范畴。

      故而,从书法艺术角度看隶书,应当有别于汉字的隶书概念,不应当以“东汉隶书”的汉字形态的成熟,因此就暗示东汉隶书的艺术地位。要知道,艺术其实是主观的,好恶完全来自个人的审美喜好,而能说的只不过是美学上的影响力。

      从汉字的实用性演变来说,隶书是一个过渡字体,其脱胎于篆书,后被楷书取代,而隶书却因“隶变”而直接孵化出了草书、行书、楷书。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汉字称为“方块字”的肇始。而隶书因为这种过渡性,多变性,和不稳定性,造成它更能蕴含艺术感。

      故而在清代,隶书重回书法艺术舞台,在篆书复兴和碑学大兴的洪流下,隶书进入了新的辉煌,名家名作辈出。然而对隶书的认识,却有两个认识误区。

      第一,是容易忽视早期隶书的发展。

      我们过去一般讲述隶书的发展史,都说隶书形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复兴于清代。清末以前,人们对隶书的认识还局限在东汉时期盛行的隶书。

      到了20世纪以后,随着对大量简帛书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填补甚或改写了中国书法的历史,特别是填补了由秦到西汉这一重要时期隶书演变发展的空白。所以,其实隶书的起源于战国,孕育于秦国,早期隶书也是值得重视的。

      比如四川省青川县战国末年木牍文字。1980年出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隶书。可以看出,早期的隶书,就是篆书的迅捷写法。隶书本质上是民间俗体书发展而来,对应的是官方所用的文字小篆。

      第二个误区,是忽视了唐代隶书的发展。

      从书法发展史来看,隶书有两个发展高峰,一是汉代,二是清代,两汉隶书成熟之后,到清代而隶书大兴。而在这两个高峰之间,有一个重要的谷地,那就是唐代。众所周知,唐代在楷书创作上,已经完全脱离隶意,如同东汉隶书脱离篆意,是成熟的字体。

      楷书强化了笔画线条的顿挫和转折,增加了转折的力量感,让汉字的书写由了“骨节”,笔画的转换处的蓄力是楷书最典型的特征。要知道,楷书之所以被后人称之为“楷”即楷模之意,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标准化。

      书法并不是纯粹的艺术,是在实用性的汉字书写上增长出来的 ,楷书是汉字的最成熟字体,也更有规律性。楷书之前的汉代隶书,因为没有绝对的标准,是对篆书的解放,故而可以焕发新彩,而实用性上就难以统一。

      楷书是总结性的字体,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规范写法,故而实用性楷书的艺术性,就只能在用笔粗细,书写速度,角度和内在气质上增加变化性了。而在一个十分统一写法大兴的时代,唐代依然可以出现那么璀璨的楷书书法,不得不赞叹那个时代的创造性。

      因为汉隶是篆书解放后的字体成熟展现,在解放为基因的前提下,必然焕发变化的生机。而唐代隶书是在楷书的书写习惯下的,故而,唐代隶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楷书的结构意识来写隶书。这样的字体,从结体上较之汉代会显得拘谨而千篇一律。

      清代的钱泳在《书学》中对唐人的隶书作了具体的分析,他说:“唐人隶书,昔人谓皆出诸汉碑,非也。汉人各种碑碣,一碑有一碑之面貌,无有同者,即瓦当印章,以至铜器款识皆然,所谓俯拾即是,都归自然。

      这段是比较了汉代隶书的独创性,因为其并不是在统一字体的前提下的创作,所以就没有那么多约束。这是其有自然多元性的原因。

      若唐人则反是,无论元宗、徐浩、张廷圭、史维则、韩择木、蔡有邻、梁升卿、李权、陆郢诸人书,同是一种戈法,一种面貌,既不通《说文》,则别体杂出,而有意圭角,擅用挑踢,与汉人迥殊,吾故曰:唐人以楷法作隶书,固不如汉人以篆法作隶书也。”

      这里是分析了唐代隶书的特点,即其脱离了篆书的内在核心,而是以楷书为体,发展出了一种“新隶书”,这种隶书有了重复一元的书法倾向,从艺术上来说,很多艺术家并不喜欢这种创新。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成就了唐代隶书苍劲庄严的特色,品唐代隶书,与楷书作比较,可揣摩其变化之方法和用笔习惯的痕迹,也是一番趣味。

      比如唐玄宗的《石台孝经》就是非常优秀的唐代隶书典范。其虽然结构上有一定的趋同性,但是笔画多姿,充满生命力,能感受到这个艺术皇帝的非凡艺术领悟力。

      以楷书闻名的欧阳询,也有隶书碑刻《大唐宗圣观记》,虽然依然是有着严谨的法度,而与其楷书相比,则体现了其笔画横向看张的另一面。也算是欧体中少见的有一丝“放逸”的感觉。

      欧阳询书法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日本较有影响的报纸《朝日新闻》于1888年创刊,最早的刊名就是选自欧阳询的《宗圣观记》。当时的日本书法家从中选出“朝”“日”“闻”三个字,,又从“親”和“析”字合成“新”字,凑成《朝日新闻》四个字

      唐代隶书,被后人诟病为笔画单一,结体单调。而这种说法其实有失偏颇,因为唐代楷书也是如此的情况,为何看唐楷就不盯着因实用性而规范化的情况,看唐隶就会因此而否定呢?难道颜真卿的楷书碑刻,不是“同是一种戈法,一种面貌”吗?

      若看唐楷是看其体势和气质,为何不仔细品品唐隶的内在蕴含呢?我们后来的艺术认识都太符号化和脸谱化了。认为唐诗宋词清小说,故而就不看唐代词,不看宋诗和清诗,也不看唐传奇了。

      因为颜真卿欧阳询都有影响力,故而如此审美方向相反的两个人都应该去喜欢吗?艺术是多元的,审美是主观的,若是以某种概念限制了我们发现美的眼睛,错过很多美丽的风景。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3 15:43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浅论中国古代书法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书法艺..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