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之生命体征 即在书写中流淌氣中得以展现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3阅读数:198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洞箫和书法,是听觉和视觉不同侧重的感知艺术,古人品箫运墨,以此怡情养性,抒发思绪,其实是充分调用了感知并且放大,与自然之理印合,进而滋养身心。这些感知的调动,最重要的就是“气”的运用。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氣:生机的表征

      “气”是中国人用来形容生命状态和生机的概括性文字,由于其内涵博大,几乎包含所有中国艺术的共通感觉,故而感觉神秘,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印象,恐怕也常常就是用“气”来表示。其实,气是一种对生命流动感的概括,是一种本体感觉,由最明显的呼吸表征来代表。

      气既是呼吸,又是心态;既表示振动,又表示情绪;既表示能量,又表示氛围。

      之所以用“气”来表示生机,是因为“气”是人乃至动植物生命的表征。故而古人对气格外重视,气分阴阳,顺逆,轻重,急缓。人和动物有呼吸作为气的直接表征。从汉字学来说,“气”是空气流动的象形,而表示生命体征的,应该是“氣”即水谷精微,即营养之意。

      道家《真空炼形法》中说:

      人之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氣通于母。人之既生之后,一呼一吸,氣通于天。天人一氣,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同扯锯。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氣,氣盛而生。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氣,氣绝而死。

      息与风:呼吸的自然与整理

      人的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对洞箫来说,“氣”自然直接表示为呼吸表征,直接在呼吸中探讨生命之道,是箫者的人生课题。吹箫者,比芸芸众生更关注易被忽视的呼吸,在每一次呼吸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植物也有颜色等表征来体现“氣”是否存在。故而,氣除了呼吸表征,还有视觉来体现的生命力。对书法而言,笔墨留下的是呼吸的痕迹,看书法作品是在听那位作者的生命呼吸,书法所写的字已不仅仅是字,而是生命随呼吸流动的可见节奏和视觉轨迹。

      书法之生命体征,即在书写流淌的“氣”中得以展现。印刷体之死板,在于其过程中没有生命流过。而“氣”表现为“息”,而“息”是由“风”吹动的,这个风不是自然之风,而是一种呼吸的训练方法。

      古人把人的自然呼吸称之为“息”,生命就是于呼吸“息息相关”。而把刻意的呼吸训练称之为“风”,观呼吸,又称之为“观风”。洞箫吹奏的气息,也称之为“口风”。而“风”在书法里,更多是指笔画和结构带来了特征,称之为“书风”。

      体察自然之呼吸,即“察息”,用不同的方法整顿呼吸,即“观风”。我们看待书法作品,即是在体察这幅作品作者的呼吸状态,听一曲箫音,也在观察其气息蕴藏的情感深意,而我们自己练字的时候,是在观察自己书写风格在纸上展开,吹奏洞箫的时候,是听自己的口风,不断调整。

      “炁”:吐纳中体悟生命的本能

      自然呼吸之“息”与整顿呼吸的“风”都是一种顺势的调养,若要取逆而得新的境界,则需要更细微的通过呼吸调动后面的能量,这时候的呼吸方法称之为“吐纳”,是“吐故纳新”的简称。吐纳同时也囊括了所有呼吸法,是自然呼吸和整顿呼吸一起的调用。

      生命的本能,古人称之为“火”,武术里曾说“传拳不传功,传功不传火”即是这种吐纳获取动能的方法是轻易不传的。吐纳调动内在能量的进出,吐纳生命是火,这个称之为是“炁”(有时候简写成“气”)。

      调节呼吸节奏,就是调节火候。风会影响火势,自然就会对人体消化和气血系统有影响。风中有氧,是“氣”的部分,氧决定了生命之火的存在,当然,衰老死去也是因为氧化。所以,调节呼吸很重要,是不断调节的动态平衡。

      吹箫若能体察如此,便是十分方便的法门,如炼呼吸法,很多人就是一边呼吸,一边思考一些成仙成佛,菩萨接引,任督二脉,周天运转。这其实就是“喘气加妄想”。虽然形意兼有,但是拼盘,没有结合。

      吹箫是最好的炼气法门,它会逼着你不能妄想,因为精力稍差一点就不响。有了吹响和奏曲的“目的性”,则呼吸有了精准,心中也就无了杂念,做到了“制心一处”,即有了形意合一的有效锻炼。

      书法也是同理,写字是目的性,在笔墨挥运的过程中体会纸和笔的摩擦,墨对纸的渗透,以及自己思绪和呼吸的不断延展,时常观察,不断体悟,则会有超越普通的身心愉悦之感,更使身心获益。

      如王羲之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欲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然后作字。”这些准备活动,看似和写字无关,其实是对自身呼吸的调整,进而在写字过程中才能制心一处,让吐纳在字中显露真意。

      橐龠:生命轮转的比拟

      吐纳在呼吸技术上是更细腻的方式,而在格局上则是更宏观的视野,是生命本能的进出通道。老子在《道德经》里把吐纳这种方式比喻为“橐龠”,橐龠就是风箱的意思。

      老子在《道德经》对生命的体悟是这样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治、愈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中”

      看看橐龠的工作原理,橐龠有四个阀门,下图是用手拉风箱时,风箱内有两个阀门打开两个阀门关上。

      无论是推还是拉,风箱始终能够一边进气,一边出气,这就是橐龠的特点。微观来说,推拉就如同吐纳,而进气出气就是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不断推拉而维持。即所谓“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宏观来说,风箱里面的空气,就好比世间万物,始终有进有出,这端出气的,另端进气,“出气”为死,“进气”为生,天地的运行,就如同橐龠一样,一来一往,周而复始,生中有死,死中有生。

      橐龠中“气”的进出寓意生死,故而生死中有多种情绪蔓延,有多种语言在诉说,其实不必因有死而伤感,也不必因生而高兴,我们更需要是了解天地间这个“活塞不断”的运行规律。它是天地之间的最宏大的呼吸,是自然宇宙之理。这就是“多言数穷,不若守中;的道理。

      洞箫与书法,都是“气”之修炼的法门,宏观来说,都是中国修炼文化的分支,他们不仅仅是情感的输出,思绪的宣泄,更关键的是探索生命奥秘,体察身心进步,在呼吸之间的修炼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身、心、意”。

      即道家所谓的“炼身摄氣,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3 18:52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浅论中国古代书法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书法艺..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