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艺术形式产生的微观中 也同时具有空间性与时间性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5阅读数:160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书法不仅仅在宏观上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记录性,在书法具体艺术形式产生微观中,也同时具有空间性时间性。古人的书法理论中,在描述书写细微的感受时候,不太会用现代的“时间”和“空间”的词汇,而常常用自身感受经验来表述。比如“形”与“势”“涩”与“疾”等感觉。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形与势

      书法所说的“形”,是书法造型在空间上的体现,一方面从笔画而言,是用静态的笔法变化体现空间上视觉感受的“形变”即“方”和“圆”,“细”与“粗”,“短”与“长”。另一方面,从结构上来说,笔画之间构成的呼应关系,也属于形的部分,同样,还有字与字之间的章法关系。

      古人对“形”上的描述有很多,智果说的“间合间开”、欧阳询说的“左低右高,左长右短”、张怀瓘的“阴阳相应,偃仰相背”,还有诸如“字间”、“行白”、“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等概念,都是用经验化的语言从结体和章法上表达了书法的空间概念。

      突出“形”上概念的,大多是篆书,东汉隶书,楷书等时间性上变化不大的字体,是在时空上更侧重空间的布局。如同小篆,我们看的是他对空间的均匀分割,而其时间是均匀的。时间的变动,凸显在“势”的概念上。

      势,表示的是笔画在时间性上的体现,笔墨所体现的“势”即时间的痕迹。“势”是一点到另一点的一种速度趋向,所以势和速度密切相关,速度越慢,所消耗的时间越长,“势”就越弱。

      “势”的概念集中体现在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的描述。其中“千里阵云”、“高峰坠石”、“陆断犀象”、“百钧弩发”、“崩浪雷奔”等概念,非常好的诠释了“势”的追求。

      侧重表达“势”的特点的,多是行草书和西汉隶书以及帛书简牍等,他们更大的特点是鲜明的能让观赏者感受到书写的速度,感受到“一气呵成”“龙飞凤舞”。

      涩与疾

      在书法更细腻的笔画中,也可以分出空间和时间的区别和侧重来。汉代蔡邕《九势》中把汉字的笔画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所谓“涩势”,如:横、竖;另一种是“疾势”,如:撇、捺。

      涩,代表了遇到阻力产生的触觉感,当笔画遇到阻力,速度降低,在视觉上就产生了一个停留的笔墨形象,这是侧重空间性的记录。“横,竖”无疑是汉字字型中的结构枢纽。我们常说写字要“横平竖直”也就是说空间的基本“骨架”一定要重视。

      疾,本身就是时间性的词汇,就是快的意思,如果说在横竖上见的是空间的基本分割,那么撇捺则最见性情,因为撇捺书写中是有速度变化的,出锋即时间最快的那一点。书法中的“疾”很好的表达了时间的记录。

      绘画性与音乐性

      “形”是空间感的建立,这上面来说,书法与绘画相通,只不过绘画是物象的空间展开,书法是汉字的空间展开。二者原理相同,所取造型不同,绘画有更丰富立体的技术,有诸多颜料和造型变化,而书法则趋向于简约,无非点线和墨色。

      “势”是时间性的记录,从这方面来看,书法与音乐相通,音乐是听得见的时间,书法是看得见的时间。音乐一旦发生就在时间中,所以听音乐就是听时间流逝中的旋律,而书法则记录了时间的墨痕。区别在于,音乐无法变成一个结果,它的发生就存在与过程中。而书法记录的时间会成为静态形式,待人去寻味。

      时空转换的节点——力度

      书法的空间性更多来自用笔和结体章法的角度,而时间性则和书写的速度密切相关。而时间空间要形成转化和一体性,则离不开力度。

      没有力度,书法营造的空间性是薄弱的,线条无力,结体无力,章法无力,则无法构建书法平衡和谐的美感。而没有力度,时间性的速度也无法展开,用笔会变的轻浮,无法支撑“势”,要知道表达时间性速度的“势”字下面就是一个“力”字。

      书法的艺术感,需要角度,速度,力度的统一。力度是书法魅力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转换节点。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欣赏草书大师怀素的作品时,曾赋诗赞之有云: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处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

      这种比拟式的描写非常动人,豪迈的气势扑面而来。体现了一个充沛的笔法力度在速度下如“龙蛇走”,又在角度的不断切换中“左盘右处”,时间和空间在不断的转换中形成了精彩的一幕。

      书法的理想状态——时空的自然合一

      时间性和空间性是统一的,不能分割。我们的词汇中总会有这两种概念的统一。比如“宇宙”,“宇”代表空间,“宙”代表时间。“世”是时间概念,“界”则是空间概念。这两个词往往是并用的。

      书法的理想状态,也是二者合一,不可偏废。如果偏废,则艺术性就会下降。比如,有些书法作品会缺乏时间性,而单纯的侧重性,书圣王羲之在他的《笔势论·启心意第二》中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批评: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同样,也有批评缺乏空间感而单纯侧重时间性的,如宋代的惠洪在《冷斋夜话》对宋人张商英作草书的批评:

      张垂相虽好草圣而不工,流辈皆笑之。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日:此何字? 相视久之,亦不自辨,垢日:胡不早问.致吾忘之。

      书法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是应该统一的,如同王羲之在《笔势论》中说

      “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然后作字。”

      这里面既有“字形大小、平直”的空间性描述,也有“偃仰、振动、意在笔先”等时间概念。“筋脉相连”体现了时空的统一性。

      书法的真正理想状态,除了时空的统一,还离不开自然。如同蔡邕所说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5 17:49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浅论中国古代书法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书法艺..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