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1844一1927),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号缶庐、苦铁、破荷等。浙江安吉人。青年时曾从杨岘、俞樾习辞章、训话、书艺,平生所见古器物颇多,书、画、印均卓尔不凡、戛戛独造。其书法,犹着力于《石鼓文》,他六十五岁时云:“余学篆如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唯其中古茂雄秀气息未能窥其一二。”
19 世纪中下叶及20世纪初,清王朝内部危机加剧,外部则列强环伺,各种中西思潮风起云涌。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变革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也不得不艰难地改变着。先是19世纪上半叶龚自珍在美学思想上力主变革,表现出强烈的要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接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书法美学上,康有为着力推重和提倡豪壮雄奇的风格美,其所著《广艺舟双楫》,影响深远。
吴昌硕的书法历程,几乎就是围绕《石鼓文》展开的。他临《石鼓文》,前期偏于形似,与范本比较贴近,如四十三岁《赠子谔临石鼓四屏》。
吴昌硕临石鼓文的“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是从前期的有法到后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自在境界。他大胆以行草之法写篆书,可以说是篆书大写意的一派的杰出代表。所以,他后期临石鼓文,渐渐走向率逸遒劲与气象恢宏。
前页图是吴昌硕八十三岁时的《集石鼓文字联》,真力弥满,丝毫不见衰退之气。此作虽是对联形式的篆书,但是行距紧凑,有飞流直下的行草条幅之态。蓦一看,仿佛一大群生机勃勃的鱼儿,争先恐后,追江赶海,逆流而上,画面充满动势。我们前面说过,均衡、平整、有秩序感,是《石鼓文》的特色,但在吴昌硕笔下的《石鼓文》,大胆地放大或缩小文字的字形,并且把《石鼓文》的字形写长,以左右上下的参差来取势。在点画上,平者波之,直者曲之,中立者倚斜者,均匀者肥之瘦之,呆板者生动之。写来随意所如,蕴藉浑厚,奇肆壮伟,正是龚自珍“个性自由”的美学主张和康有为“豪壮雄奇”的书法美学思想的最好体现。与吴昌硕同时代的书学家刘熙载在《书概》中说:“昔人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住、若来、若卧、若赴、若愁、若喜状之,取大齐也。然不齐之中,流通照应,必有大齐者存。故辨草者,尤以书脉为要也。”此作有浓郁的书写性和强烈的抒情性,每一个字都具有活泼的、多姿多彩的生命情状,体现的正是刘熙载所说的“不齐”中的“大齐”。
2023-09-21 08:26
本文来源:清代 - - 吴昌硕篆书 赠子谔临石鼓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4758.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