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汉字是从临摹碑帖人手的,这是继承汉字书写传统的唯一途径和根本方法,也是汉字书写创新不可缺少的基础训练。只有经过这种完备的基础阶段,在广泛临习古代法帖并得到启发之后,才能使作品达到一种高的境界。
摹
“摹帖”是用透明的薄纸覆盖在字帖上,然后按底样描下来。它包括下面几种方法。
1.双钩
用细线将字的轮廓勾画出来。通过勾画了解原字的用笔和结体,然后再根据用笔特点填墨,所以又叫做“双钩廓填”。好的双钩廓填最接近原作。现今流传的所谓王羲之墨迹,就是后人采用这种方法流传下来的。
2.单钩
沿笔画的中间画一条单线, 然后再沿单线运笔写出字体。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字体结构。
3.满摹
在覆盖于帖上的透明纸上直接运笔- -次 描成,以锻炼用笔和掌握字体的结构。有一种印作红色的字帖,用笔醒墨描成黑色,称为“描红模”,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还可以避免看不清底样的缺点。如买不到红模,可以用复印的方法代替。摹写的一个好办法是做一个“速写台”,将一块玻璃嵌在桌面上,下面装一个电灯。摹写时将复印的字帖放在玻璃上,帖上再覆盖以写字的纸,然后开灯照亮,字形便清楚映出,即可进行摹写,不但方便,而且无污损字帖之虑。
对临
把字帖放在一旁,照着上面的用笔和结构写。临帖时不要看一笔写一笔,那样容易支离、不贯气。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写后加以对照,有不像的地方就再写一次;如果还不像,就再写,直到写像为止。这样写比一个字只写一次印象深刻,收效大。一个字-一个字写正确之后,就可以看两三个字乃至一行字之后再写。徐利明先生提出了两种比较有效的对临方法,现逐一分述。
1.感悟法
所谓“感悟”即重在感觉,重在对所学碑帖的感性认识。一般来说,它对具体点画、结体以及布局、用墨等不作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对该碑帖的形式表现特征和技法特点从大处着眼,旨在感受和领悟该碑帖的总体艺术情调、气息、态势以及表现技法的总体特征等。临写时即将这种感悟付诸实践,加以体验。这种临帖法是抓大体,如能表现出读帖所感受到的那种“味道”,就是成功的。“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感悟法,即在具有较丰富的师古经验和较强的创作能力以后,除了运用上述抓总体、抓大势的感悟方法之外,还可为充实和加强自身书法风格的某些构建因素,而有明确取舍地进行感悟性读帖,或意在感悟其书的气息,或追求其用笔上的某种趣味,或对其结体态势及某种独特的构筑方法加以感验,或对其墨色变化的妙趣作一番揣摩等,心领神会,便动笔追效一番,将自已的感悟通过实践加以体验,并将这种体验所得化合到此后的创作中去,以生发和充实自己的书法意趣。这种方法,更为进入开拓性创作层次的书家所常用。
2.解析法
这是与解析式读帖相应的比较具体而实在的临帖方法。传统的习字方法,往往借助于“九宫格”(如图)或“米字格”(如图),将所临碑.帖上的字一个个纳人格内,习字纸上也画了同类格子,以便比较,准确临写。这种运用辅助格的方法对初学者的基础练习见效较快。因为它帮助习字者看清一个字的偏旁各部分在该格内所据的位置,从而确认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体的重心位置、疏密聚散关系以及点画的向心或离心走势等。九宫格的正中一格与米字格的正中焦点,正可测量-一个字的重心所在。字的重心一般正适其中,也有些字的重心偏于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通过辅助格都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来。
这两种辅助格不仅可用于结体分析,对分析和衡量点画的起止形态的倾侧角度、线条运动的走势特征及其幅度,进而确认和把握其用笔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均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见,九宫格和米字格的历史产生有其合理性,故用以辅助初学者读帖和临帖是十分便利和有成效的。
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学书者更应重视锻炼自己的目测能力。目测的方法虽不用辅助格,但也是基于辅助格的原理而来。它是对字的各部分形态的比较、位置测定以及点画态势、走向的分析,头脑中有一个无形的辅助格。通过这样的锻炼,在具备了较强的单字解析能力以后,将此基本原理扩展运用于对大小参差的行书、草书甚至连绵的大草进行分组分段的多字一体的解析,也就比较容易人手了。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界格只是分析结构的辅助手段,书写时要根据贯气原理,找到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不能简化成笔画和格子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进行解析式临帖时,不必整篇、整段、整行的去临,在作点画或偏旁解析时,甚至不必临完整的字。以解析法临帖,具有以点带面的特征。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抓住“点”进行认真、细致而深人的解剖、分析,找出规律性,掌握其形式表现技法上的要点,扩而大之,指导对范帖上同类构成或点画形态的表现。比如在结体方面,有独体构成、上中下或左中右构成等,在这种种构成类型中,又各有多种不同表现。我们可从中加以分类研究,在每种类型中找出几个代表各种不同艺术表现的字例,加以重点剖析与临写,力求明其理、得其法,而扩展用于全帖的临写。这些典型字例同时也具备了笔势与各种点画的用笔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有选择地重点临习,对各个方面的问题逐一解决,各个击破,最终扩展到全局。即通过选临“点",获得透彻的体悟,再灵活运用其内理,变通其技法,通过临“面",达到对全帖的把握。
在进行这种对“点”的剖析和临写时,如果临得不得法,就应该反复临写,也可在先写的字迹上进行改写。由于这是对“点"进行剖析、追摹的过程,不必要求习作具有总体效果。
运用这一临帖方法时,尤其应注意的是不要陷入对某种偶然出现的点画形态或构成作品表面的机械死板的摹仿,要学会寻找规律性,掌握其表象深处所包含的内理。这“内理”的核心,就是该范帖的形式表现技法所依据的笔势特征与贯气规律。我们通过解析性的临写,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但得其法,更知其法中之理,真正学到书写的内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变通能力。
背临
也就是默写。一行一行临写得比较熟悉之后,便可以不看字帖,全凭记忆来背写。写后对照,也如对临- -样,反复修正。这是形与神、技法与意趣全面把握的临帖法。这种临法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对范帖情境、气息的感悟和对其形式表现技法胸有成竹的基础之上。
通临
这是形与神、技法与意趣全面把握的临帖法。这种临法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对范帖情境、气息的感悟及对其形式表现技法胸有成竹的基础之上。学书者如有前两种临帖实践并达到一定程度后,对范帖进行这样的临写,就能很快地达到要求。如在通临中又发现和遇到某些未能把握的难点,还可再拣出进行重点的剖析与临写,为下一次的通临扫除障碍。
意临
此法尤其为进入开拓性创作层次的书家所常用。以这一方法临帖, 又有意识地参,人临帖者的兴趣发挥,可表现出一定的偏向性。其主要特征是:不斤斤计较具体某个字的结体、点画的相像程度,而重在灵活运用其总体规律,即兴临写。此时可对范本作- -定程度的取舍,对自己特别感兴趣、有心.得的成分进行强化与发挥,而对某些与自己兴致不尽合拍的成分作- -定程度的减弱、舍弃或改造。所以,意临法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必须指出的是,意临并非完全无视该范帖的书法体貌风格及其形式表现技法的特点。意临是临帖的一种方法,其“意”仍在临有所取,只不过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师古手段而已。如一味照自己的习惯写法将范帖文字抄写一番,而在书法上并无明显取法,就失去了“临”的意义。严格地说,这种所谓的“意临”不是临帖,而是以此帖文字为素材,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不少学书者不肯下工夫,懒于思考,对着帖随便写,临不像则美其名曰“意临”,这么做是很不可取的。下图
为高二适①临杨凝式夏热帖,
对照图杨凝式夏热帖原帖,我们可以看出他习古的高深境界。
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指出:“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所以,在学习前人书迹时,每人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对摹与临作具体安排,把由形似到神似作为书法学习所追求的目标。
2023-06-21 15:25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练毛笔字的简单方法和基本途径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5033.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