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世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才华横溢而狂放不羁,故又称“米颠”。《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七、以《蜀素帖》为基础的创作
(一)“集古字”与背临是从临摹走向创作的桥梁。
初学书法者以正确的方法临摹某一碑帖,相当一段时间后能写得与范帖基本相似的大有人在。此时可以试着学以致用,写些创作作品。可是由临摹一跃而进入创作,势必会有一定的困难。而面对的新问题一多,就连原帖中有的范字,写在作品中往往也不再那么顺手了。所以,由临摹走向创作最好能有一个过渡。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少壮未能成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至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37岁时的米芾,已不是对诸家作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在进行有机的结合。所以《蜀素帖》中所蕴涵的信息量是很丰富的,不但有二王、颜鲁公、褚河南等诸家痕迹,而且又呈现出米芾自家的多种色彩。 “集古字”是米芾从临摹晋人走向自我风格的过渡阶段,我们不妨也以此作为桥梁。可以找些诗词联句,尽量追从《蜀素帖》的体格来营构。首先选较多字都为《蜀素帖》原本中出现过的,这就可以保证在书写时能得心应手,并逐渐培养、增强自己“拟创”该体生字的能力。一旦“拟创”生字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对常见书法幅式与章法处理也都能熟练运用,随便书录任何一段文字都能基本符合昕临范帖的风貌,则真正的创作便开始了。
(二)以动式为核心,勿拘于模式
我们以“集古字”、“拟创”为临摹与创作的衔接,但这并不等于照搬《蜀素帖》的形体模式。前文分析的那些结字、行气之种种变通规律,在我们拟创作品时正该化用。所以,原来藏锋的可以写尖,原来大的可以写小,原来粗的可以写细……反之亦然。并非一定要变,而是要因地制宜。尊重原帖应该从大处着眼,从规律着眼;死扣模式、生硬拼凑,必然违背《蜀素帖》的根本精神,反而走向原帖的反面了。(图为《蜀素帖》局部)
之二
米芾 《蜀素帖》 临摹解析(翁志飞) 米芾,北宋皇祐三年——大观元年(1051~1107年),自署姓名芾或黻。翁方纲谓自元祐辛未,始书用芾,以前皆书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米南宫。宣和时擢为书画学博士。著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等。 《蜀素帖》因其用蜀地所织绢素书自作诗卷,(乌丝栏)故称《蜀素帖》,此卷作于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芾时年38岁。
以下就书史上对其书法的品评来谈此作的技法特征与艺术特色:
1、《宣和书谱》云:“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好事簪缨之流,出其所有奇字,以求跋语,增重其书而芾喜之,即为作,古纸临仿,便与真者无辨。”此则记载说明:(1)米芾各种书体都精能,这是他成功的基础,因为各种书体之间技法是可以互补的,只有这样才能独有四面,对用笔的方向、势的把握才能极尽变化又沈著飞翥。
(2)米芾善于观察,精于临摹,临摹法帖能到丝毫不差的地步,为其集古字奠定了基础,精于临摹则说明对古人技法能心领神会并能表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既提高了识见,又丰富了手的表现力。
2、黄庭坚《山谷题跋》云:“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札,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气耳。”山谷在这里着重强调米芾尚于取势,笔势强劲。米芾自己也说:“臣书刷字。”刷就是重侧锋取势,是学二王书法的切身感受,也是其书法的成功所在,相比于晋人,米芾书法过于跳荡,不如晋人简旷,所以有“未见孔子”之讥。
3、赵构《翰墨志》云:“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昔有人讥支遁道人爱马不韵,支曰:‘贫道特爱其神骏耳’。余于芾字亦然。”确实,观米芾此作,用笔、取势左右逢源、俯仰粘得,毫不经意,逆势、刷掠于晋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宋人用散卓笔,较晋人笔要软,所以,米芾特别强调逆锋,以逆锋取势,他强调“八面出锋”,原因也在这里。
4、朱履贞《书学捷要》载其《提笔法》云:“陈寺丞,名昱,伯修之子也,好学书,尝于枕屏效米元章笔迹,书杜少陵诗。一曰,元章过之,见而惊焉。因受以作书提笔之法,曰:‘以腕着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曰:‘提笔亦可作小楷乎?’元章笑顾小史,索纸,书其所进《黻扆赞表》,笔画端谨,字如蝇头,而位置规模,一如大字。伯修父子,相顾叹服,因请其法,元章曰:‘此无他,惟自今以后,每作字时,无一字不提笔,久之当自熟矣。’”由此则记载可知,并非如赵构所说的芾于真楷不甚工,而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只是不轻易写而已,并且是悬腕书写,可见其功力之深。从另一方面来说楷书是行草书的基础,小楷更是如此,用笔要求精准、肯定、果断、节奏舒畅,用墨要求珠圆玉润,历代行草大家都擅小楷,只是这门技艺他们自小就会的,所以很少在书论中提及。
以上四则评论正适合于《蜀素帖》,此为其中年力作,是集古字,特别强调侧锋取势的典型范本,用笔极尽变化,其学晋人正如董其昌所云:“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临写此帖应特别注意入锋、逆锋的角度,点画的衔接及用笔提按节奏的变化等。同时将其与字势结合起来,临写不宜过大,只要比原作稍大即可,临写时要强化其用笔的方向、力度、字势,不然就会写得平匀。这样多读、多临、多体会,必定会有收获的。
2023-12-01 13:59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米芾《蜀素帖》临习指南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305.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