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基本点画的形态变化比较多,看起来好像是随意写出,其实与其他字体相比,草书的笔法变化最复杂,书写时的难度也最大。对于草书笔法的分析,我们不可能像其他字体那样对单个基本笔画进行逐一具体的介绍而只能找出草书用笔的一些重要特征来进行说明。这里,我们以唐朝两位书法家的草书作品即孙过庭《书谱》和怀素《自叙帖》为例,对草书笔法的一些重要特征进行分析。
1.中侧并用,露多于藏。
中锋与侧锋用笔是书法作品中最重要的两种用笔方法,草书当然也不例外。在草书的书写过程中,有些字是中锋用笔为主,中锋多于侧锋;有些字则是侧锋用笔为主,侧锋多于中锋。如《书谱》中的“称”、《自叙帖》中的“国”、"横”,这些字书写时几乎完全靠中锋圆转行笔,点画形态像弯转的钢丝,健挺有力(如图)。而像《书谱》中“杨"左边的“木”字旁的写法基本是中锋用笔,右边的“易”则是靠侧锋完成;《自叙帖》中“作”字的起笔一撇为侧锋,紧接着便又是中锋行笔,-转到底(如图)。
藏露是指起笔或收笔时的藏锋、露锋。与藏锋相比,露锋在草书的书写过程中用得更多一些,这种用笔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快书写的速度,而且还可以加强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如《书谱》中的一些字:“ 假”字左边的单人旁的一撇, 起收笔时全都藏锋,右边中间一竖则露锋起笔,中锋直下,藏锋收笔;“叶”字则露锋起笔,然后一个使转到右边藏锋收住,中间一竖起收笔又全以露锋完成,显得酣畅挺拔(如图)。《自叙帖》中“真”字则起收笔全为露锋,整个行笔过程就像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如图)。但是,一幅草书作品中露锋的运用也不能太多,适当的时候还要用一 些藏锋来增强字的含蓄性,否则锋芒太露容易显得俗气、轻薄。
2.使转用笔,牵连引带。
使转就是书写过程中随着点画方向转换而产生的用笔的来往环转,它是草书用笔的最大特点。草书的形态就是通过用笔的快速使转来完成,孙过庭曾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可见使转用笔对于草书的重要性。
使转有平转和翻转两种。平转即平移之转,指毛笔在纸上作圆弧转动时,以中锋平移而产生圆润匀齐的点画形态。如《自叙帖》中“超”、“弱”两个字的用笔基本.上是平转(如图)。
翻转即翻绞之转。一般来说,在使转用笔的过程中,方笔用翻(翻是运笔过程中突然翻转笔锋而改变点画方向的一种用笔方法),圆笔用绞(绞是运笔过程中将笔锋核心部分的主毫与四周的辅毫绞裹在一起)。在快速的连续环转书写时,通过笔锋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的翻绞及中锋、侧锋的变化,运用牵连、引带等手段,从而表现出形态不同的点画及字的结构,如《书谱》中的“述”、“获”的点画即是用翻转的笔法来完成(如图)。
3. 提按丰富,点画分明。
提按是毛笔的笔毫在纸面作上下的起落运动,它是使点画产生轻重粗细变化的关键。另外,前面我们谈使转用笔时曾说,草书在使转用笔的过程中运用牵连、引带等手段表现出各种点画形态,但是草书的点画与引带仍然要区分得十分清楚,而区分它们的重要手段就是提按,草书正是通过提按的变化使点画分明。草书中的提按变化极其丰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书谱》中的“继"和“竟”两个字(如图) ,都是左边部分用笔明显按得较重,因此点画形态很粗,使转到右边则是中锋提笔完成,点画形态较细。
(2)点画与牵丝引带的提按变化。如《自叙帖》中的“溢”和“部”两个字(如上图),点画与牵丝引带的提按变化极为明显,可谓主次分明。
(3)字与字的提按变化。如《书谱》中“图貌乖舛,点画湮讹”一行的八个字(如上图),“图”字下笔较重,紧随其后的“貌乖舛”三字行笔忽然变轻,以中锋提起的使转为主,而下面“点画湮讹”四字的用笔又变重。在草书作品中,经常运用这种通过提按而产生的轻重变化来表现--种整体的韵律感。
2023-09-24 20:35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自叙帖》草书的笔法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4957.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