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的人,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儿,就是“中锋运笔”。何谓中锋?据说是使笔直立,锋在正中,左右不偏,便叫“中锋”。何谓中锋运笔?据说是让笔尖儿常在点画的中心,不偏不倚地运行,便叫“中锋运笔”。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近世书家动辄以中锋为本,将中锋作用说得神乎其神。如:
清代笪重光:“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
清刘熙载:“书用中锋,如师直为壮,不然,如师曲为老。兵家不欲自老其师,书家奈何异之?”
王蘧常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用笔之贵,又在用锋,用锋之要,则在中锋”。
白蕉:“用笔讲用中锋,是书法之宪法,是用笔之根本大法”。
沈尹默:“笔锋在点画中行动时,墨水会随着在它所行动的地方顺着尖头流注下去,不会偏上偏下,偏左偏右,而是均匀渗开,四面俱到。这样形成的点画,自然不会有上重下轻、上轻下重、左重右轻、左轻右重等等偏向的毛病,就做到了书家所一致主张的‘笔笔中锋’。笔笔中锋,点画自然无不圆满可观。所以历代书家的法书,结构短长疏密,笔画肥瘦方圆,往往因人而异,而不能不相同的,就是‘笔笔中锋’”。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毛笔不是钢笔,笔尖儿是软的,在触纸的瞬间,笔尖儿就变成侧锋。这是基本事实!更何况,书法在挥运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偏不倚地做机械式平移。要是谁真地那样去写字,不被人们当成笑话才怪。
所以,中锋在哪里?!中锋用笔,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罢了!
既然没有中锋运笔,那么,怎么运笔才算是正确的呢?是尽量垂直用笔,还是斜执而用侧锋?
关于用笔,古人曾提出过很多原则,如:“横笔立下,立笔横下”,“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欲下先上,欲左先右”等等。这些说法的本质,实际上都是侧锋落笔、侧锋收笔以制造芒角增加动感的含义。
让我们仔细看一看那些名家的墨迹本,你就会发现,横画也好,竖画也罢,笔画根本不是一般粗细,而且在笔画的两端,常常会出现芒角,而这就是侧锋造成的效果。
图片116:王羲之《得示帖》
图片117:王献之《新妇服地黄汤帖》
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二王的书作:
很多横画左上角的小尖儿,并非写成,而是急促搭笔时自然而然形成的;笔画粗细之间变化非常强烈而且突然,除了硬芯毛笔这一工具因素之外,斜执笔用副毫加粗也是其关键因素。
而后世临摹者,由于是垂直执笔,在同一个笔画却粗细突然变化这一点上,却只能束手。
《翰林粹言》中有:“侧锋取妍,此锺王不传之秘”。
杨守敬在《马鸣寺根法师碑》的评语中也曾言:“大抵六朝书法,皆以侧锋取势,所谓藏锋者,并非锋在画中之谓,盖即如锥面沙、如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之谓。后人求藏锋之说而不得,便创为中锋以当之。其说亦似甚辨,而学其法者,书必不佳。且不论他人,试观二王,有一笔不侧锋乎?惟侧锋而后有开阖,有阴阳,有向背,有转折,有轻重,有起伏,有停顿,古人所贵能用笔者以此。若锋在画中,是信笔而为之,毫必无力,安能力透纸背!且亦安能有诸法之妙乎?”
这也就是说,“侧锋运笔”才是真正的王道。只有侧锋落笔侧锋收笔,才会在笔画的前后两端制造出芒角,才能使得这个笔画和上一笔连起来看时具有动感。
可惜的是,在“中锋运笔说”的影响下,执笔方法常常被人以讹传讹。结果就导致了很多人在书写时,几乎完全垂直用笔,将本来是连带效果的芒角,要么泯灭在笔画之内,要么当成了笔画进行僵硬地书写,结果人为地增加了动作,增加了书写难度。
2024-01-31 21:43
本文来源:书法杂谈 - - 书法怎么运笔才算是正确 是尽量垂直用笔还是斜执
本文地址:https://www.xinhandan.net/cms/show-25169.html
加入我们:微信:搜索公众号“新翰丹” 。新翰丹书法交流QQ群:620980212